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ID:XXDJFH,作者:魏小安
这次会议的题目,是个大题目,中国式现代化文旅研究高质量发展,一网打尽。看到题目,我第一个想法是何为文旅研究?这也是我今天想谈的第一个问题,我发现,居然没有文旅研究,所以这个事我们得解释一下。第二个,跟踪时代变化,第三个,何以高质量发展?就是调查研究什么?到底做什么?最近三个月,我在全国跑了23个省,36个城市,考察了上百个项目,接触了无数人。有一个非常痛切的感觉,行业现在太缺乏人才了。所以走到哪里,人家都说,我们服务质量怎么样,你给我们提一提。我现在不提服务质量的要求,现在有服务就不错了,还要谈质量?没有可能性。另一方面,现在国家总体战略是高质量发展,自然而然旅游也在呼吁着高质量发展。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实际的课题。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
一、何为文旅研究?
文旅研究,这个词似乎司空见惯,而且耳熟能详,实际上耳熟不能详,什么叫文旅研究呢?说不清楚。我简单想了一下,文旅研究,狭义是文化和旅游研究的融合,既包括文化内容也包括旅游内容。广义则是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创造一个新的系列研究体系,形成一个学科群。这是我对文旅研究的理解。
因为我们如果谈文旅融合,40年以前就开始了,且一以贯之。初期是产品融合,最早的时候是在产品层面上,旅游需要文化,所以80年代国家旅游局投资四个大项目都是文化项目,比如说北京慕田峪长城、西安历史博物馆、南京的秦淮河风光文化带,那是旅游项目吗?都是文化项目。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主攻目标是欧美市场和日本市场,他们最关注的就是中国的文化,所以我们必须要做文化,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一个产品融合。中期是市场融合,到后来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慢慢融了,这是在一个更大的范围的融合。所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认识也普遍化了。后期是行政融合,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
但是,文旅研究始终没有跟上时代变化,基本上是两张皮,到今天来看也是这样。比如说学术论文,文化研究就是文化研究,旅游研究就是旅游研究,见过几篇文旅融合,文旅研究这样的论文呢?很少,可是我们都在唱高调,都在唱文旅融合,到底怎么融合?在项目层面,文化引导旅游发力是天然需求,所以在所有的旅游项目上,文化一定是主导的,文旅一定是融合的,需要异质化的竞争,市场需求压着文旅不得不融合。但这只是在项目层面,在研究层面,基本上各说各的。所以多年以来,文化口的专家和旅游口的专家学者始终在保护和利用方面打来打去,也影响了实际发展。
这些年变化了。一是行政上成了一体,所以彼此见面都客气,二是习总书记提出的活化利用思想的指引,所以现在情况好了很多。但是在学术和教育方面仍然是两张皮,这既影响了文化的深化,也影响了旅游研究拓展。我说两个学科题目,第一个叫做文化旅游学,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专着?有多少论文在谈这个,我不知道。但是我想了一下,这是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两者融合的学问,这是一门新学科,突出的是理论构建。第二个叫旅游文化学。是在旅游发展中深化文化功能,两者互补的学问,突出实际引领。
我们不是讲文旅研究吗?二十大报告不是要求文旅要深度融合吗?怎么没有看到深度融合的成果?当然也可能我孤陋寡闻,但是我觉得这应该是需要关注的。这两门学问,都应该是文化专家和旅游专家共同研究的成果。从学理出发,应当形成一系列的衍生学科,构造出一个体系。而且从现在来说,不仅是文化旅游学,旅游文化学,我说的是文旅研究。现在来看条件具备了,一是研究基础,大家普遍感觉局限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资源开发、旅游规划、会展经济等领域,路越走越窄,可是泛旅游的研究越来越多。二是项目基础,在具体项目发展中,文旅天然融合,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因为我实践接触的很多,所以深有所感。有时候觉得真是没有文化,他们就是需要好好引进文化。但是你发现跟他们讲,是对牛弹琴。我最近出差,跟一些老板谈。后来我发觉,对牛弹琴,牛没有错,错的是弹琴的人,你干吗对牛弹琴呢?可是很多时候,就觉得不是一个频道,讲半天他听不懂,跟他讲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实际上真是需要我们发力的时候。三是市场基础,人才需求,新兴和新型的人才。复合型人才需求普遍化,现在真正缺的是这些人才。但是这些东西需要认识突破,也需要文旅研究的转型,这是摆在文旅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普遍问题。在这个领域我最佩服王恩涌先生。我跟王先生接触很多,作为这么一个大学者,从地理学角度切入,谈起旅游问题,谈的头头是道。有时候听王先生谈完了以后,特别受启发。这个时候,我才感觉什么叫文旅融合,但是在学理上感受不到。
二、跟踪时代的变化
现在,传统的旅游教育走到头了,专业局限性强,学生人数下降,毕业生在旅游领域很少,坚持下来的更少。另一方面,人才成为旅游行业最大的短板,质量问题越发突出,这是我今年的普遍感觉。大家说,今年旅游能翻身吗?翻不了身,今年的旅游只是喘过一口气,明年才可能真正翻身,但是长远发展取决于人才。首先取决于人才数量,现在数量都不足,其次取决于人才质量。
现在的专业性、局限性越来越强。比如说全国民宿20万家,客房200万间,不经意之间,一个这么大规模产业起来了,全国星级饭店45年发展现在150万间客房,还不如民宿的数量。但是哪个院校有民宿专业?没有。全国营地200多家,如果泛营地的概念,是3000多家,有哪个学科建设做过?我今年已经参加了四次自驾车、房车营地的会议,我说你们这么热闹啊?大家说现在形势火爆。缺什么?缺人,缺理论支撑、学科建设,我们哪个学校想过这个事,我们眼里只有高大上这些东西。当代文旅研究发展,必须要跟踪实际需求。
发达国家的文旅研究,融合方向是休闲学,没有什么文旅学,但是真正方向是休闲学,对应的方向是生活方式。所以休闲学几乎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学科体系,专业领域形成细化垂直体系。休闲学理论高度强、包容度大,专业则实用化,显现出新的生命力。我接触不少国外休闲研究专家,研究什么程度呢?研究到残疾人休闲、妇女、儿童的休闲,细化到这个程度,休闲心理学、休闲历史。后来我问一个问题,怎么没有看到你们有休闲经济学呢?他们想了半天,那个时代我们已经过去了。也就是说,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休闲学已经是一个高度包容的、更综合的、理论性也更强的这么一个大学科。社会没有到这一步,产业没有到这一步,理论也到不了那一步。问题是我们现在社会和产业都已经到了这一步,研究没有跟上。
所以,这是现在的一个核心问题。第一是现在的认识跟不上现实变化,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还局限在我们这么几个专业,严格说已经有点落后的学科,但是不会淘汰,因为产业始终存在,支撑学科的基础也存在,但是也有点落后。问题是现在的认识跟不上现实的变化,现实是什么?五彩缤纷,变化是什么?是迭代和更新。第二是学科建设跟不上认识深化。我们现在的认识已经深化到一定层面,但是学科建设跟不上,这是很自然的,学科是对实践的总结,是把它上升到科学高度必有一个滞后的过程,但是不能毫无反应。不说学科建设,研究层面应该能够跟得上,但是很遗憾,现在也跟不上。第三个,现在的教育管理跟不上学科建设。一个学科培育多年,好不容易形成了,突然发现落后了,甚至被时代淘汰了,无法容忍,辛辛苦苦一辈子心血,落后了,那怎么能行啊?
这两天我在准备一篇文章,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而且感觉这个问题很深也很大。从旅游发展的历史来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源化阶段,大体上我们八九十年代以资源为主导这个年代,所以那个时候大家一说就是旅游资源如何丰富,后来我问,哪个地方旅游资源不丰富?20年前,我们搞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国家标准的时候,讨论了半天旅游资源到底怎么定义?这个定义到现在也不过时,能够形成差异性,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这就叫旅游资源,这是一个泛旅游资源的概念。可是直到现在,还再说这些事,已经完全过去了。很简单,我们一流的旅游资源转化成产品80年代进入市场,二流90年代进入市场。现在我们还有没有开发的旅游资源吗?也就是说,资源化的时代,资源开发的时代已经远去。现在如果勉强说资源,是环境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生活旅游资源。
第二个阶段是产品强化的时代,这就是现在所处的时代。这个时代会长期留存,不像资源开发,资源开发实际上已经淘汰了,产品强化这个时代长期留存,但是这种长期留存也会转化。
第三个时代叫场景化时代,这个时代正在来临。这几年全国有三个火爆的城市,网红的城市。第一个西安,西安叫倚老卖新,不是倚老卖老。西安做了什么?做的是时尚,无论是大唐不夜城,还是长安十二时辰,乃至长恨歌等等,但是兵马俑始终保留着,总体来说西安倚老卖新,以新带老,做了一把时尚。他做得是产品吗?不完全是具体产品,做得是场景。我今年看长安十二时辰,深深感触到什么叫场景化、什么叫沉浸式。第二个长沙。长沙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对于长沙,感觉完全是一个娱乐的城市,欢乐的城市,这么一套东西,这套东西跟历史文化有关系吗?有关系,但是这种烟火气,这种市民气、市井气,完全跟历史搭不起来。它的产品到底是什么?也是场景。第三个是淄博,不用多说了,淄博培育的也是一种场景。乃至最近的贵州,村BA、村超,这些只是比赛吗?不是,也是场景。
所以,场景化的时代已经来临。这样的话,从资源化到产品化、到场景化,在学理上怎么把它归纳总结起来?怎么把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我觉得这就是对学界的挑战。我这种感受是跑出来的,我的工作习惯是什么?比如说半年没有出门了,我一句话也不说,因为缺乏实感。这三个月,密集调研,高强度这么跑,跑下来有发言权,有感觉。所以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观点,不能说是理论,只是观点,但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是有生命力的。
所以很自然,我们下一步的方向,如果真正讲文旅融合,就是休闲学。这样的话,完善一个新的学科,引发一个新的体系,我觉得这是我们学界应该有的任务。
三、何以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我归纳十点,叫高质量决策、高质量谋划、高质量项目、高质量产品、高质量运营、高质量服务、高质量科技、高质量人才、高质量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格局。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一谈质量就是服务质量,那是局限在原来小旅游领域来谈,现在不同了,文旅研究,文旅融合大格局,现在新格局也已经显现。自然而然的问题是什么?文旅研究如何高质量发展?势必会给我们提出来。我们现在有一套院校体系,内卷,规则严密,以文献印证文献,以观点论证观点,圈子里面自己热闹,挺好,大家这碗饭还可以吃下来,学生们凑合听听,满意不满意也不管,反正这是我的任务,再加上我们的现在的学生对实践了解不多,对社会了解更少,拿上文凭就完了,这样一个状态,还高质量发展?我看不出来。另外是一套科研体系。这套科研体系,对应政府,高调运行,科研人员唱的都是政府高调,那还要你干什么?这一套,政府官员说完了,你无非是在注释政府官员一些话,有意义吗?所以,如何关注行业,如何对应实践,如何谋求发展,这是我们真正需要研究的。
全面深化文旅研究,第一就是一体化,文旅一体化,这是第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也是我们现在眼前最大的难题。旅游弄点文化的事不难,文化弄点旅游的事也不难,在于什么?肯不肯放下身段?文化专家有什么了不起,你也是吃碗饭?有那么高大上吗?产生大师级的人物,这个历史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都是职业性的,说俗了是吃碗饭,实际上就是职业性。可是好好的研究一下文化,来注入到旅游领域,这倒是真正需要做的事,这就是一体化。
前年在贵州丹寨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会议,那个会上我发言,发完言之后休息一下,有一半人出来了,跟我说,听下来,你发言最好。为什么?接地气。因为丹寨是王健林投资的,所以我对丹寨做了一些评价,提了一些建议,他们给王总汇报之后,王总在北京专门约着吃了一顿饭。我就问王总,怎么想起约我吃饭?他说你的发言太好了,说出了很多我们意识到但是没有说出来的话。我当时很欣慰,这就是专家的作用。因为在几年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旅游不需要野蛮人》,也是王健林说,要让迪斯尼20年没有利润可言,就在那里冒叫。王总就说我不是野蛮人,我是文旅人,王总也是文旅人,实在给文旅人长脸。但是反过来说这个事,这个一体化很难。
第二,占高地。理念上我们要占住高地,不能老被动,老当被告这不行,同时实践上占高地。因为多年打架打烦了,我后来想,占领高地,琢磨一个新题目,创造未来文化遗产。这是在灵山,我和吴国平一块,聊出这么一个题目来。自然遗产是老天爷给的,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给的,我们这一代人给后人留什么?就留建筑垃圾吗?提炼三句话,今天的精品,明天的文物,后天的遗产,所以我们要创造未来文化遗产。开了一次会,树立这个理念,出了一本书。新建教授、吕教授都参加了。人家评价这个书,题目太好了。几个人一块开了一个会,分一下工,一个礼拜拿稿子送出版社,再一个礼拜印出来了。我就想抢占理论高地,之后我们又开了一次会,给全国12个创造未来文化遗产的示范单位发牌,现在准备第三次会。很自然,文旅研究也需要抢占理论高地,需要各个方面的专家,但首先需要我们的主动。
第三,接地气,一个实用性的学科,如果不接地气,不知道实际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做,能行吗?反正我就是这样,感觉不接地气就出去跑,什么时候跑不动了,就不说话了。当然,我是一个江湖学者,没有这么多束缚,也没有这么多要求,自由身,大家说你的情况很难得,关键是有没有这个意识。
第四,育人才。确实需要培育一批新的人才,尤其是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太需要了。比如,现在说我们已经开始了场景化的时代,场景化的时代需要创意,需要设计,需要营造气氛。我们现在能培育这样的人才吗?这样的人才都在市场上产生,都是公司在培养。因为我们的老师也不懂,当年我们酒店管理这一套,不就是从引进国外的教材,翻译教材开始吗?慢慢加入我们的内容,慢慢这个产业培育起来,我们这套体系建立起来。现在也是,我们面临着二次创业,这些东西什么都没有,教材有吗?没有,教师也没有。需求有吗?大把的需求,如果现在能够培养出500个场景化时代的文旅人才,保证一抢而空。
最后,促发展。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的人才素质,这是根本,培育民族的未来。但是一个最直接的目标,促进行业发展,问题是,我们行业是什么行业?我们自己说不清楚了,现在要说清楚什么叫文旅行业都很难,也没有必要说清楚。
旅游研究四个层面,用旅游语言描述状况,用理论观点解释问题,用综合眼光分析结构,用科学态度探索规律,这是旅游研究四个层面,现在应该说基本做到了。一开始的时候,看的第一版《旅游经济学》,王立刚教授的,基本上是用政治经济学的框架语言在说;第二本是南开林南枝教授的,是用西方经济学的框架来描述。现在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状况,这就是一个质的飞跃。但是一步一步,四个层面,尤其是在规律性的层面,差的很远,比如说我碰到很多情况,批评这个事不行,为什么不行?违背规律,违背什么规律?违背经济规律。我就说不出违背旅游规律,为什么?因为我所看到的旅游规律实在是不多,能够让大家掌握,成为工具,来加以分析应用的更少。
简单归纳一下,80年代是以地理学为中心的资源开发,这个时代过去了,资源开发这个时代过去了。90年代是以管理学为中心的行业推进,这个时代没有过去,但是需要变化。新世纪是以市场学为中心的泛旅游发展。现在转型期,是以多学科合作为中心的深化促进,多学科,包括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消费学、市场学、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一堆学科的综合。从理论来说,最早我们说劳动价值论,之后说服务价值论,然后是消费价值论,之后是市场价值论,现在进入了体验价值论和生活价值论,前面都有专着,而且都可以汗牛充栋,但是体验价值论专着很少,生活价值论专着更少,这是学科的空白,这也需要我们来补足,但这一定不是一个专业的事情。如果到现在还是专业性的思维,实际上已经错了,不需要专业性思维了。
一个伟大的事业,需要哲学,一个追求前景的产业,也必须追求哲学,哲学涵盖一切。这不仅本体论、方法论这些传统概念,是价值观,是精神追求,是探索终极。旅游发展首先需要研究市场,其次研究市场和产品关系,建设一流的产品。第三个需要上升到文化层面,有文采则行之久远,但是说到根本需要提升哲学层面,最终是美学层面,这也是我们现在最大的短板。提升审美趣味,提高审美水平,尤其是官员和开发商,是短中之短,官员和开发商审美趣味和审美水平,基本上决定一个地方审美趣味和水平。我们看了这么多拙劣的东西,还称之为作品,这是下一步文旅发展最大的短板。所以要追求旅游的美,达到美的旅游。
这样的话,旅游首先是一个领域,旗下是无数行业,有传统的、用新兴的、有潜在的、有未来的,旅游业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是一个领域。因此,旅游的发展有多方面意义,政治意义是以人民为中心、社会意义是满足人民群众幸福追求、经济意义是拉动发展、环境意义是生态促进、文化意义是全面促进和提升、生活意义是提高品质。尤其是新时代,旅游业不能再局限于经济产业。旅游转型首先是要对应新时代新形势,同样,我们面临研究转型,这个研究转型是什么?一是重新定义旅游,旅游是生活。个人的旅游是生活的一个过程,大众的旅游则是社会长存的生活方式。休闲是生活追求,是体验生命价值,是文明的彰显。二是重新定义旅游业,是生活服务业的前端和高端。生活服务业是大领域,旅游是生活服务业前端和高端。段强会长曾经提出,旅游业是生活方式服务业,为什么呢?生活方式引导生活内容,丰富生活体验,提升生活品质。
最后说下来,旅游元哲学:契合人性。违背人性的东西不是旅游,旅游元理论:符合常识。非得把简单的事符合常识的事弄的让人听不懂,这就叫专家了?深入浅出才叫专家。旅游元基础:生活追求。从生活出发,来谋求旅游发展,全面认识文化旅游业。
说到底,全面认识,全面推进,就需要文旅研究的深入发展,尤其是转型。一定意义上,转型也是一场革命,甚至是我们自己革自己的命。我今天说了一堆着三不着两的话,也没有指导学生们怎么作论文,我也不会写。也没有给老师们提出来下一步该怎么办?我也不会说。但是我知道行业需要什么,我知道下一步发展需要什么,我也希望我们能够结合实际、深入实际,研究需求的发展。学科创建很难,但是开始进入并不难,这就像当年一样,我们开始进入的时候是第一批,也走下来了。所以,我们文旅研究转型的时候,也面临着二次创业。这样一个时代,给青年学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性,需要开拓思路、开拓眼界,抓住这种可能性。我也希望能够抓这些新题目,迎接这个新时代,尊重这个时代,发挥时代优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