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ID:XXDJFH,作者:魏小安
我有五六年没来深圳了,想了一下,为什么五六年没来了?三年疫情是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什么?是深圳的旅游这么多年没有生机了,在90年代的时候我大概一年要来深圳3次,最多一年来了8次,为什么?那个时候深圳是全国旅游的先导,是全国旅游的第一梯队,所以深圳出经验,深圳有事情,就要经常来。这几年深圳旅游感觉没有生机了,什么原因呢?我也不知道。
昨天来了以后,和改革开放干部学院的两位院长一块聊了一下,有点感觉了。我今天讲课题目叫《中国旅游:下半场新开篇》。可是晚上看了一下学员名单,又有点纠结,因为大家都是局级领导干部,但多数都不是干旅游的,所以我在这讲旅游好像和大家隔着一层。但是说改革开放,说深圳的发展,这应该是大家都关注的事情。所以我也是结合深圳旅游发展过程讲一下,最后重点说一下关于深圳旅游发展的看法。因为时代不同了,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45年了,45年不能只是一个思维,一种认识,尤其在深圳。我昨天下了飞机就感觉深圳到底还是深圳,这种勃勃的生机还有。比如路过一栋建筑,这栋建筑上面是“专精特新研发基地”,深圳居然有这样的建筑,这还是很有意思的。再比如说一看创业一路、创业二路,还有一个创业人行天桥,人行天桥和创业没有关系,和市政有关系。但是到前海,确实感觉到活力还是在,深圳毕竟是深圳。我一年到头在全国跑,到各地也都和官员打一些交道,深有所感。
今天这个班,我还是挺高兴的,也希望深圳的文旅产业能够有一个新的发展。结合我这个课件,一路点评一下深圳的事情。这个课件是我第一次讲,因为今年疫情管制放松了,不能说疫情过去了,现在我们每天全国还有五六千个新冠患者,最近“二阳”这一波来了,每天得有上万,如果按照去年这个时候,全国哪都动不了。因为现在管制方式变了,大家觉得这个事情好像比较正常一点了,也确实如此。没有必要把这个事情弄得如此紧张.所以今年上半年我密集调研,走了25个省,50多个城市,看了300多个项目,接触了无数的旅游企业,一直到基层员工。这种密集调研,让我对市场有充分感觉,对各地的发展也有充分的感觉。7月下旬的时候,很不幸“二阳”了一把,“二阳”之后,在家里面休息了半个月。这半个月,我仔仔细细把上半年感受归纳了一番,仔仔细细梳理了一下中国旅游发展,我就感觉现在是什么?身体已经进了下半场,脑子还在上半场,这是全国普遍的情况。所以我就准备了这样一个课件,今天是第一次讲。在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这个地方,应该能够理解更充分一些。
一、上半场
简单梳理一下,用体育比赛的比喻,中国旅游从1978年开始到2018年,经历了40年时间,可以说就是上半场。1978年到1979年,10个月内邓小平同志五次谈到旅游发展,在那个时候抓旅游是改革开放突破点,国家外汇收入奇缺,旅游设施奇缺,几乎是从零起步。因此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旅游是围绕着入境旅游的需求,不断补短板的过程,重点是建饭店、买汽车、修景点,基本这三件事。
那个时候到什么程度啊?国务院开会决定,每个省会城市建一家饭店,财政拿钱。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是北京建国饭店,当时是12个副委员长、3个副总理画圈,才把这个饭店批下来,何其难?实际上更短缺是航空,紧张到什么程度呢?外国旅行团进京,出了机场先去颐和园,在颐和园逛完了吃完了饭,还是没有地方住,怎么办呢?临时调空军的专机去南京,住一晚,第二天再回来。这个时期,没有深圳什么事,因为深圳那个时候正是特区刚刚开始建设,有五湖四海一中心,只是对应香港市民的休闲项目。一直到1989年锦绣中华开业,深圳的旅游才正式进入了中国人的眼帘,这也是深圳旅游发展的标志性项目。
到了九十年代,是中国旅游产业体系成长,市场体系形成的过程。第一是产业体系成长,第二是市场体系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行业管理逐步形成的过程。90年代国内旅游蔚为潮流,出境旅游开始启动,行业管理形成,星级饭店标准推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影响扩大,旅行社管理体系化,后期则是景区A级标准拓展。这几个事,都是90年代标志性的事情,也可以说就是在90年代中国旅游真正成型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完备,赶上了国际水平。
九十年代的时候,深圳在全国就是标杆。那个时候我一开始在旅行社管理司当司长,后来到政策法规司当司长,后来到规划财务司当司长,12年司长。工作所系,九十年代的时候每年到深圳来3次,最多的来8次。因为深圳那个时候出经验,那个时候总有新事情,所以有时候我都来烦了,深圳有点事我就得来?这说明什么?那个时候深圳在全国旅游发展里不可或缺。
进入新世纪,则是旅游全面腾飞的过程。与之对应的是旅游影响越来越大,与各行各业的交叉越来越多,旅游范围也逐步扩大。在市场上,则是新业态新产品逐步产生,尤其是休闲度假成为市场潮流。从行政管理角度,则是从政府主导转换为市场主导。进入新世纪之后,应该说深圳也是赶上了这一波,比如说东部华侨城这是一个生态型的项目,也是一个休闲度假项目,后来欢乐谷、欢乐海岸、欢乐港湾,更是在全国带了一个先。可是那个时候,全国已经普遍起来了,所以深圳这点事不显眼了。我记得有一次来,就问,还有什么新东西啊?想了半天说海岸边上有条路弄的不错,我们专门到那条路看了一眼,先看了看八十年代那条船,明华轮,沿着路走了一下。我说这还有一点新意,不算个项目,但是有点新意。
这是我们前40年最简要的发展过程,2018年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撤销国家旅游局,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这是一个转折性的事件,也标志着中国旅游上半场结束,刚好40年时间。
40年时间,中国旅游已经拥有超大的市场规模,所谓超大市场规模什么概念呢?如果我们用2019年的数字,一年60亿人出行,总的花费是6万亿人民币,这就是一个超大市场规模。
第二,有巨大的资产规模,这个规模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我曾经想捋一捋这个事,中国旅游资产规模到底有多大?捋来捋去捋不出来。后来看了一下,国家旅游局曾经有一个规划,每年的旅游投资要达到1.5万亿到2万亿,加在一起中国旅游资产规模得有几十万亿吧,我就知道是巨大的资产规模。这个巨大的资产规模是一个存量,这个存量决定了下一步的增量,规模和方向,这个事该怎么做。
第三,有强大的运营能力。我们这种运营能力就取决于整个行业规模,现在也很难说清楚,这个行业到底有多大规模。首先是行业怎么划,现在说不清楚,尤其是这几年的发展,旅游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了。不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为什么?因为旅游是一个新的生活方式,超越了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用一个新的生活方式来定义旅游,用生活方式服务业来定义旅游业,那就没有边界。但是,形成强大运营能力这没有问题。这几年,比如说全国旅行社原来说有8万家,三年疫情只剩3万家了,剩3万家可以,至少还有3万家,不算什么。因为很简单,今天没有了,明年一注册又成立了,所以怎么说多少?实际看的是人。所以,这是中国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根底,也是我们再次发展的根本,上半场大体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说道根本是旅游的市场主导。
实际上,我在国家旅游局工作多年,一直在强化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我们为什么强化这个观点呢?就是因为旅游太薄弱了,如果没有政府支持、没有政府主导,旅游怎么发展?后来我们发现,实际上政府主导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准确的。20多年前,我们和国家发改委一块筹备国务院旅游发展工作会议,这个会议要出文件,要写领导讲话。国家发改委一个副秘书长,带了三个司长,四个处长,国家旅游局我带了一个处长,他们说政府主导型这个词不能提,我说这个事大,我们得请示。最后请示了一番,因为我们都在辩论,我就说,从理论上来说,尤其是改革开放到这个时候,这个话确实不合适,但是从实践看,必须得引导政府,让政府来引导,最后达成妥协,在首长们讲话里不出现这个词,地方谈政府主导我们不反对。但是客观来说,就是市场主导,所以我们的上半场,形成了市场主导旅游发展的产业体系,这应该说是一个最大的进步,也是一个根本性的基础。
二、磨合期
中国旅游2019年进入磨合期。首先是行政的磨合,从上到下有样学样,国家叫文化和旅游部,地方都这样叫,而且地方还扩充,不但是文化和旅游,体育、广播、电视之类的统统融进来了,最多七个部门,但是也有个别地区自己打自己的样,比如说海南,海南叫旅游和文化厅,那些也融进来了,但是认为旅游最重要。比如说西藏,西藏就是旅游厅,文化都没有,这是个别地区。这种行政磨合,实际上只是政府机关内部的事情。
其次是市场磨合,市场磨合基本没有大的变动,可以看到各地文旅集团纷纷组建。现在全国组建的文旅集团有217个,不光省,包括地市甚至县都搞文旅集团,一个县几家文旅企业啊,还搞文旅集团?时髦啊。可是严格的说,作用不大。很多地市级的文旅集团就变成政府的平台化企业,政府借这个机会招商引资,借这个机会做一些政府力所不及的事情,真正从市场推动来说,效果不大。
然而磨合刚刚开始,就在2020年遇上了新冠疫情。三年疫情,行业跌到了谷底,最需要发力的时候,行业那个时候感觉缺位,这完全可以理解,抗疫第一,旅游必须让步。所以这三年叫企业自立自救,行业自生自灭。所以我现在看见旅游企业说,你们还活着?能够挺下来都是好样的,而且还产生了城市大休闲和乡村微度假两条新赛道,开拓了新市场。
这两条新赛道,尤其第一个,我注重说一说,这是疫情管制逼出来的。因为疫情管制,孩子不许出城市,大人不许跨省,孩子不许出城市大人跨省干什么?大家都在城市,那就开始挖掘城市,所以才发现城市里面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有这么大的潜力,所以很自然,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赛道叫城市大休闲,这是新的市场需求产生的,一个新的产业体系也产生了。比如说北京在疫情之前每年旅游收入5500亿,这5500亿里面500亿是外国旅游者来消费的,500亿是北京人自己消费的,4500亿是全国人民到北京消费的。疫情管制,5000亿一个大坑,这个大坑怎么填?只好低下头看看自己怎么填?所以那段北京市政府开了几次会讨论这个问题,我说没别的,北京旅游要从根本上转型。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北京挺好玩的,因为北京人有一个什么特点呢?从来不玩北京。北京政府官员多、商人多,平常出差机会很多,根本不想在北京旅游,好不容易有点时间,带着家属去海南,要么出国。这条路断了。只好在北京,应该说这个转型给北京补了一个急,可是确实也是产生了一个新的产业,城市大休闲。这是大体上可以容纳万亿投资的赛道,也可以形成万亿产出的赛道,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个新的市场需求起来了。
同样,深圳也有这个特点。深圳人谁在深圳玩啊?大家问深圳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这几个点吗,早就玩的够够儿的,去哪啊?珠三角嘛,全国各地嘛,很自然,要不然云南、海南就这些。可是同样也是产生了这个转换,一条新赛道。
再一条新赛道,乡村微度假。深圳没有乡村,深圳只有城中村,所以乡村微度假对深圳来说基本不成立。但是在全国,是普遍性的,这也是疫情促进的,可以容纳万亿投资和万亿消费的新赛道。背景是乡村振兴。
反过来说,这也充分体现了行业弹性和韧性。弹性是什么?反应快,韧性是挺得住,但是绝不是脆弱。因为中国旅游发展只要一遇到低谷,一遇到波折,大家就说旅游是脆弱的。所以在1990年,国家旅游局开一次局长办公会就讨论这个词,最后得的结论不能说旅游是脆弱的,因为很简单一个产业如果是脆弱的,这个产业值得发展吗?所以那个时候就说弹性,后来世界旅游组织也反映过这个问题,也明确说旅游不是脆弱的,脆弱是什么?是看着坚固,遇难则碎,这叫脆弱。我们不是,来的时候我们反应很快,下滑,过去的时候我们起来也很快,恢复。所以反映的是弹性和韧性。
另一方面则是市场机制的强化,企业力量的强化。
上半场,中国旅游发展是大趋势,期间发生过9次波动,有世界性的、经济性的、政治性的、社会性的、自然性的因素这都有,期间影响的最大的是1989年和2003年,然而所有波动加在一起也达不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一是影响程度无以复加,二是影响时间长达三年,三是影响深度涉及发展后劲,投资停顿、人才流失,这两条最大。一个产业没有投资就没有发展后劲,人才流失了有钱也没有用,这是很自然的,所以这是下半场最大挑战。我们不必把希望寄托于需求爆炸,今年就是市场恢复了,大家说需求爆炸,我今年讲了几次不要这么乐观。今年只是喘过一口气,希望明年能够真正翻身,但是我们要培育行业快速反应能力。所以,鼓劲不能鼓虚劲,说话不能说空话,个别成功案例固然鼓舞人心,但是解决不了普遍性的问题。严格说,我们现在仍然处在行业艰难的时候,市场只是在复苏,不是真正实质性的启动。
所以,现在只把参照系定为2019年显然不准确,疫情之前可以参照,只是一个规模和数量的比较,我们现在应该从质量起步。2019年中国旅游存在五大问题,企业不强、效益不好、质量不高、结构不优、人才不足,我们现在回到2019年,还要回到那个时候吗?现在一说市场,一堆问题产生了。所以中国旅游面对着转型升级的历史任务,转型主要传统领域,包括旅行社、饭店、景区等等,也包括一些正在成长但已经传统的领域,比如说温泉、民宿、营地,大家还说这是新兴业态,不新兴了。从有人类历史就有温泉,能叫新兴的吗?广东是温泉大省,广东的温泉在全国走在前列,但是我们能把它看作新兴产业吗?不是。包括民宿、营地都是这样。
所以我们应该对应市场需求变化,升级则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要求,其中质量和效益是同等要求,效益才是背后根本原因。我始终痛感,旅游行业市场热闹,可是赔本赚吆喝,基本就是这样。好多东西要不是深入实际,真觉得不可思议。比如说西安大唐不夜城,每年到大唐不夜城是十几二十亿次人次,什么时候都是人来人往。可是这个平台公司只能维持成本,不赚钱,怎么可能不赚钱呢?到现场看,大家都是打卡,有几个人花钱的?所以这是典型的赔本赚吆喝,但是赚了一个人气,也可以,因为毕竟旅游者的时间留下了,时间留下了消费就会扩大。在大唐不夜城打一下午卡了,总要吃和住吧?在其他地方,不在这条街上,所以有附加效益。但是说到底就是效益问题,磨合期也是一个过渡期,从上半场到下半场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是用上下半场的比喻,磨合期也是中场休息,但不是养精蓄锐,而是苦挣苦熬。
三、下半场
如果说从2018年到2022年是一个特殊过渡期,从2023年开始中国旅游进入下半场,也应该是一个新开篇。回顾今年看到的这些东西,发现和以前看的东西都不一样了,很自然,这个过程中思维和眼光都变了。问一下,深圳现在处在哪里?全国多数地方叫身子进入下半场,脑子还在上半场。深圳是身体都没有进入下半场,或者说的不客气一点,上半场深圳在全国始终是领先,到后来有点默默无闻,到了下半场,开场深圳就落后了。
1、今年市场情况
一是市场恢复,消费启动。
二是新品叠出,五彩缤纷。
三是网红影响,市场变化。这个得解释几句,网红现在是大家都追求的,问一句,网红能长红吗?我看到一些网红博主也和他们聊过,确实起作用,市场也在变化。比如我去年到宁夏沙坡头,前年到甘肃敦煌,都是早上一起来,看到沙丘上100多个网红博主,都穿着红裙子,侃侃而谈,我对这两个地方说,你们用不着做营销,他说那是啊,我们干的事是服务这些网红,给你提供题材,缺什么有什么条件给你们补足,他们给我们做了。甚至发展到一个极端的情况,比如说宁夏沙坡头星星酒店,很多人先预定星星酒店,如果没有房不去,一个酒店本身变成了目的地,发展到这一步了。
四是西部崛起,均衡发展。今年的市场变化,先是东部火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因为又是客源产出地,又是主要消费地。跟着就是西部开始,宁夏、陕西、甘肃、新疆,新疆独库公路变成“堵哭公路”我前年走了一趟独库公路,那个时候疫情管制,一辆车都没有,就我们走,走的那叫一个爽。今年一看,堵一天一夜不算什么,什么道理?还是市场需求的变化。三年给大家憋够了,好不容易可以出去了,出国有点含糊,因为现在国际上地缘政治太复杂,所以国内跑远途,远途一跑才发现西部魅力无穷,所以很自然就起来了。
五是政府发力,从下到上。今年政府发力很有意思,从县一级开始,因为县这一级对旅游的市场恢复最敏感,所以他们首先发力,然后到地市、到省,最后才到了国家层面,就是完全是一个自上而下,是一个推动的过程。
六是外部不足,自我循环。现在,入境游几乎谈不上,出境游勉勉强强开始,最近文旅部发布了第三批,全世界一共138个出境的目的地,全世界轰动,美国的商务部长说,原来中国一年300万人到美国,花费300亿美元,也就是一个中国人到美国平均花费一万美元,全世界没有这么高的。但这个势头还没有起来呢,日本、韩国就下去了。地缘政治这么复杂,所以基本上我们还是要靠内循环。
七是死灰复燃,沉疴难治。所谓死灰复燃,最典型的海南宰客、云南坑客。疫情以前,这两个地方的口碑就不好,疫情管制一放松这两个地方毛病又出来了。而且不管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现在旅游者有丰富经验。所以我就感觉有一点不公平,对我们行业不公平,只要客人一投诉,领导就很重视,而且责任一定是旅游企业,这是不公平的,是不是?比如一个老年人,有丰富的旅游经验,报一个廉价团甚至是免费团,沿途留凭据,这一趟走下来,跟着就投诉,凭据非常充分,投诉完了就处理企业,结果白玩了一趟,最后还捞了一把赔偿,因为他不缺时间。这样的客人,我们能支持吗?所以我觉得不能纵容刁客。我们总觉得这些问题是市场管理问题,不完全是这个问题。如果把这些问题都接纳于市场管理问题,那还是强化政府主导,最终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在市场管理方面,海南和云南管理力度是最大的,但是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是什么?是市场的供求关系问题。
前一段国家发改委下了一个关于促进消费的文件,其中提到丰富文旅消费,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这是一个根本性的促进,其他促进都是毛毛雨,起不了那么大作用,关键问题是怎么落实。实际上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因为文旅消费第一是金钱消费,大家现在看重的还是金钱消费;第二是时间消费,我的时间谁作主?现在我的时间自己做不了作主,时间消费不行,金钱消费也跟不上去;第三是文化消费;第四是品质消费,文旅消费的根本是这么四个方面,我们不能只关注金钱消费。所以很自然在下半场我们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
2、背景的变迁
新时代不完全是未来,我们就处在新时代之中,新时代也不完全是希望,更多有可能是困难和挑战。从旅游角度来看,有六方面背景因素,决定着旅游眼前运营和长远发展。
第一是全球化变迁来临。俄乌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逆全球化现象也在发生,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也可以看到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金融危机、就业危机,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存在,进一步就是供应链全球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格局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区域性发展有可能成为主流。所以,很可能中国入出境旅游下一步主要是地区性的发展,区域性的发展,东南亚、中亚、中东,这都变成热点。
现在情况都在变化,有制裁、有防范、有围堵、有疏离,根本原因是世界格局变迁,有作用力有反作用力,国际环境不理想。中国产业链优势的发挥,双循环战略的长期性对于各地和各个行业都发生复杂影响,旅游则很难说双循环,内循环加大循环能环起来就有生机。从深圳来说,深圳入境旅游主要就体现在数字上,很简单,香港过来,港澳在中国入境统计数据一看,是大头,所以说深圳入境旅游始终蓬蓬勃勃,买个菜也过来了,吃个早茶人家又回去了,这也算一个人次,这个对我们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呢?最近香港年轻人开始过来消费了,开了一个新局面。将来深圳入境旅游主要体现在商务旅游方面。中国一线城市,又是大湾区城市,国际商务流动是刚性的,按照规律各个国家只要是形势稍微好转,第一批客人一定是商务客人,商务客人利益是刚性利益,所以这是我们将来重中之重。第二批是休闲度假客人,传统的观光性客人对于我们来说不重要。
第二,不确定性影响。三年过来,疫情已经成为灰犀牛事件,是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黑天鹅事件则是防不胜防,还会有什么?谁也不知道。一般来说大疫之后有大灾,好在现在我们防灾抗灾能力已经全面提升。国际因素不确定性也多有存在,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本来今年暑期大家觉得很乐观,结果高温、酷暑、洪水稀里哗啦都来了,这些东西应该在预料之中,这么大一个国家哪年没有地方有灾情啊?都有,但是今年灾情这么厉害,尤其全世界这么厉害,只能说明全球变暖,造成了一系列不确定。
第三,基础设施的变化。交通、能源、通讯各个方面基础设施已经畅行无阻,形成了下半场的强大助力。同时,城市化的发展构造了旅游发展推力。我前几年出国七八次,痛感一点,中国的基础设施在全世界一流,不能说顶级,但是至少是一流的。包括到美国、欧洲那些国家都会感觉,现在怎么这么落后啊?我记得当年到德国去,早上在汉堡吃早饭,我们一块去的人提议,咱们去趟不莱梅吧?我觉得不可思议,好几百公里怎么去啊?吃完饭买张票上火车,一个多小时到不莱梅了,逛一圈一日游,晚上回来吃晚餐,那个时候感慨发达国家就是发达国家。现在呢?这种状况在中国稀松平常。所以就是原来阻碍旅游发展的主要的因素现在缓解了。反过来说,假设我们现在谈旅游投资,现在旅游投资可以投在实处,原来旅游投资一大部分都投在基础设施上,政府管不了,你既然想投,连着一块投吧。
第四,从小康时代到中等发达,这是长远目标。14亿人进入中等发达,需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这是希望所在,也是旅游发展根本动力源,人均收入增长,需求多元化、消费多样化。
第五,高质量时代来临,这是下一步全国发展总基调,从规模到质量旅游必须追求。
第六,中国式现代化。二十大号召,也是时代最强音,所以对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研究中国式旅游现代化,这是一个大课题,可是到现在还没有人做系统研究,什么叫做中国式旅游现代化?同样,我们再把这个问题往下具体一点,深圳的旅游现代化,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课题。对应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怎么做,怎么研究深圳式的旅游现代化?这形成旅游未来发展基础,也是一个导向。
分析下来,负面因素永远有,但是不足以阻挡我们,正面的因素才是我们根本推动力。
3、格局的变迁
中国旅游格局可以说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是消费能力下降,刚开始还可以说消费被压抑,现在只能是萎缩。富人恐慌、中产萎缩、穷人榨干。在这种情况下,还说我们消费能力强,这是空口说白话,这是一个现实。所以这就使我们的市场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是市场格局的变化。多元化时代来临,多样化产品突显。
三是供给变化,传统格局几乎崩溃,对应需求新产品逐步兴旺,这是传统观光旅游根本转向。但是新产品赛道偏小,同样解决不了危机。
四是旅游投资全面下降,缺少发展后劲,而且现在投资商面临一个问题,投什么?很多投资商都问我,我想投旅游,投什么?为什么想投旅游?看着旅游红红火火。看到的都是市场现象,没有看到实质,尤其是没有做过实质性供求关系分析,这个投就是盲目的。
五是旅游的作用逐步下降。很简单,旅游的收入和就业腰斩了,旅游地位也达到历史新低。客观来看,地位达到历史新低,但是现在各级政府对旅游重视达到了历史新高,这是一个奇怪现象。按理来说,政府重视应该重视最前沿的东西,深圳产业发展是20+8,这是深圳,这才叫前沿,这才叫未来。一个在往下滑的产业为什么要重视?很简单,规模大,市场需求大,虽然人均花费减少,但是总的需求量还是不少的。所以市场起起伏伏,大家起急,但是不能乱了阵脚。
4、找不到北
所谓新热点很可能盲目发展。第一是世界级景区和度假区,严格说这种景区、度假区这种概念,都是中国的概念,国际上叫目的地的概念,不是区的概念。另外一个方面,数量有限,不能刮风。
第二,夜经济、夜旅游,规模夸张、项目蜂起,已经刮风,看着简直好笑,违背常识,大家也信。看到一个数字,说中国夜经济总体消费规模可以达到36万亿。2022年中国的商品零售额总额是44万亿,一个夜经济就达到36万亿,不是开玩笑吗?可是居然有人信,有一些县都搞这些东西,我实在不赞成。
第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更不能盲目发展,这也是现在更夸张的领域。去年就开始忽悠,几次开会希望我去谈谈,我说我不赞成,我干吗要去谈?你们让我去,我就泼冷水。很简单,这套东西在传统领域只能是工具化,不能产品化,演艺和夜旅游可以产品化,更多的就是提高效率,增强服务,是这套东西,因为旅游是一个使用终端,不是高科技创造者,充其量是高科技使用者。每个人都有手机,手机是高科技集成,你能说有一个手机,就是高科技的创造者吗?作为一个行业,同等道理。
第四个是康养产业,这是一个大赛道,并不简单。康养总体来说现在叫做事业产业化,严格说是政府不负责任,很多事情应该政府做,政府做不下来,推了一个概念,推向社会,开始忽悠企业,开始忽悠消费。更何况旅游充其量是康养其中之一,不是主体,我们干吗把这个帽子往自己头上戴?更何况旅游投资全面萎缩,政府财政普遍困难,我不知道谁在忽悠谁,最后可能忽悠了自己。这是现在的旅游格局的变化。
同时,新格局已经显现,第一,传统资源开发殆尽,影响逐步淡化。第二,传统产品统治市场,后劲逐步减少。第三,传统市场全面转化,新老交替进行。第四,跨界发展形成常态,传统企业式微。第五,产业结构不断变化,新兴业态涌现。第六,投资结构超越旅游,跨越领域进行。第七,要素市场逐步突出,结构优化当先。第八,区位优势逐步变化,交通优势显现。第九,城市聚集格局突出,群体发展领先。第十,世界领先态势形成,新型发展引导
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逼迫,发展的引导,都形成了一个方向,高质量发展,这是根本。
5、市场变迁
近年来全国有三个火爆现象。第一个西安,千年古都,但是并没有倚老卖老,而是倚老卖新。在西安老产品中,除了兵马俑仍然按部就班,华清池基本被《长恨歌》替代。今年预计华清池的总收入10亿,其中2亿是华清池收入,8亿是《长恨歌》收入。新产品层出不穷,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现在则是长安十二时辰,以沉浸式和场景化构造了热点,整个西安成为了一个网红城市。我今年到西安去了四次,下一步还得去,所以很自然,从我的行程就可以看出旅游发展的变迁来。这个地方热,这个地方有新题目、新经验、新现象,我肯定要去。什么都没有,温吞水,我去干什么?
第二个是长沙。长沙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他直接奔着时尚娱乐之城走。
第三个是淄博。不经意之间又一个城市火爆,更舍弃了所有传统概念,靠烧烤出圈。我就感觉一个叫做淄博现象,一个叫淄博经验,有人说淄博这个事长不了,为什么?官员太累了,官员受不了啊。前一段又说淄博凉下来了,我说淄博不是凉下来了,淄博只是正常化了,那种高峰时期淄博,撑下来就算不错了。但是,淄博经验可以推而广之,这些做法不需要巨额成本,但是需要同情心、共情心、同理心,需要从小事做起。
从产品角度,呈现了万花筒现象。
一是长安十二时辰,这个得重点说一说。因为从这里,说到另外一个题目,城市有机更新。我们的城市改造、城市更新,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改造,大拆大建,应该说迅速推动了城市化发展,但是对城市文化和传统毁坏也是不可逆的。这个阶段早过去了。
第二个阶段开始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以北京798为龙头、上海新天地等等,这一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开始更新,这些更新现在变成全国的潮流。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狂飙猛进的城市化运动,走到现在已经走到头了,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土地财政也到头了。所以现在全国的市长们不约而同目光向内,目光向下,开始城市更新。而且三年疫情之中,城市更新培育出来的项目恰恰对应了城市大休闲。我这三年看了100多个这样的项目,让我感到吃惊是什么?没有失败的,个个都挣钱。我一开始看着还觉得新鲜,后来发现规律性,什么原因?因为这样的项目,第一都在城市比较好的区位,第二传统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第三不需要大投资,但是需要智慧大投入、文化大投入,第四平台化运作,这样的项目只要一起来,市场马上跟进。这个更新浪潮主要是老厂房、老仓库,主要是这些项目。
长安十二时辰是第三代,长安十二时辰是90年代的一个商场,这个商场3.6万平方米,作为商场维持不下去,怎么折腾都不行,所以他们想了一个招,搞了这么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搞完了之后,平均下来,一个客人在里面花500块钱,停留五个小时,所以这个项目火爆是看得到的,这个项目盈利也是看得到的。怎么想起这个来?这就是逼出来的,实际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哪怕十年以前建的东西,现在该淘汰也得淘汰,淘汰怎么办?就得转型,所以我觉得这一类项目在深圳是可以做的项目,也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项目。下一步到底搞什么啊?先看一看我们城市有多少闲置的东西。
第四代,迭代很快,是我在成都看的项目,这个项目很有意思,华侨城集团在成都建了一个楼盘,也建了一个欢乐谷,在那旁边原来有一个售楼处,房子卖完了售楼处没有用了,有一个企业就说我来接,他接了这个盘,就把这个售楼处改造成了双宝浮玉园,一个文化消费项目。双宝意思是什么?大熊猫和金丝猴被称为双宝,他们有很多基础,有摄影作品、有绘画作品,反正一堆东西,搞了这么一个,让大家来参观,更主要在那吃饭。所以搞了七栋模建筑,模建筑很简单,但是就做到高端,我那吃了两餐饭,平均一个人1000块,在成都吃饭这么便宜的地方,它能做到平均一个人1000块,但是确实做得好。
所以高端就有市场,由此我在想,城市里到底有多少闲置的东西,我们得把这个账盘清楚,闲置的东西怎么用?把存量挖掘出来,这个基础没有,少谈增量。有一次我到上海一个规划研讨会,其中有一个规划单位做了一个规划,又是五星饭店、多少5A景区,又是这一套,我问一句话,这个规划基础怎么做的?上海现在闲置房屋有多少?闲置的建筑有多少?闲置的农民房子有多少?这些基础没有盘清楚,不挖掘闲置的利用,上来就谈增量,造成的结果是什么?供求关系进一步不均衡,更加的供过于求,这不叫发展规划,说句不客气的话叫糟蹋上海的规划,思路就错了。同样,如果说今天给深圳做一个文旅发展规划,上来说搞50家精品酒店,搞10个5A级景区,又说这么一套,你们接受吗?想什么呢?一算账需要花4000亿投资,人家说4000亿投资还用你规划吗?最大难点要把我们的底帐盘清楚,深圳没有历史可言,可是这40多年下来这个账实际很难盘清楚,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根本。
第二个洛阳国服热,这是国潮风高潮。
第三个特种兵旅游,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阶段性现象,实际上反映的是什么?管制放松了,孩子们有玩的愿望没有玩的能力,就创造一个特种兵旅游,最极端的一个人花五天五夜把中国五岳走了一遍,我不知道干什么?我觉得年轻人精力旺盛,这都可以理解。
第四个,宿集开拓,这是一种文化注入,品质提升。民宿这个行业全国都热,但是起起伏伏,2018年的时候全国民宿24万家,2019年跌到20万家,2020年到了18万家,可是2021年又恢复了,这也就疫情所产生的需求变化,让这个行业在变化。现在看起来,我的基本看法民宿不要再搞,但是需要提升,所以现在有一种方式宿集,全国有十几个宿集,品牌不错,效益也不错。
第五个营地扩张,这一种新方式追求。因为国家规划2020年全国2000个营地,实际早就达到了,去年2022年全国的准营地、伪营地大概八九千家,所谓准营地、伪营地是什么?有一片绿草地当营地弄起来了,其他的根本不管。今年一把滑下来,比如说去年一个营地转让可以500万,今年50万转让不出来,一把滑下来,但是毕竟是一个新方式追求,这么大一个国家,别说2000家营地,20000万也不多。
第六,贵州村BA、村超,这是全面场景体验。那个地方有历史传统,这些地方我都去过,比如说贵州榕江,我第一次去榕江,都柳江上山清水秀坐竹筏,上了竹筏之后几个竹筏过来了,载歌载舞一路就下去,到了一个侗寨上去,千人的侗族大歌,侗族大歌什么概念?多声部无伴奏和声,真是震撼。历史上就有这种传统,所以它现在玩这些东西很热闹,好玩。
第七,东方甄选进入旅游,开创一个新格局。大家都说这是俞敏洪的营销方式,这不是一个营销方式,实际反映了下半场新现象,是产品和营销双主导。
第八,旅游演艺和演艺旅游,全国的旅游演艺现在大概将近400场,盈利1/10,基本不赚钱,更多是作为景区附加一个节目。可是今年演艺旅游厉害了,前段到青岛,就在街上看到三个演艺广告,我问他们这个东西起作用吗?太起作用了,就这三场演艺拉动青岛旅游一个月。最疯狂的是前段西安三个小男孩演艺,无数人过去,有的人卖房子炒这张票,我真的无法理解。但是对城市旅游拉动作用确实大,这形成一种新力量。
第九个天津海河跳水,这是最新的东西,彰显的是城市活力。
第十个友好型目的地开始产生,从淄博开始,实际上,创造友好型旅游目的地,是最终追求。
这些东西理下来,有哪个靠传统资源?因为旅游资源丰富所以旅游起来了,有一条吗?没有,这就是现在市场新现象,是万花筒现象。根基在生活,但是互联网传播、数字化提升、场景化感受,所以这样形成方式变迁。
6、方式变迁
万花筒现象产生根本在于旅游方式变迁。一是观光与休闲变化,二是自驾车成为主流、三是团队与散客,所以现在国内旅游除了研学团队和少数老年团队全部是散客。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各个启动,现在还没有规模。所以这是一个根本性方式变化,这种方式的变迁,已经普遍化,但是认识不足。比如说我到湖南,他们还在谈,那边有一个古村不错,但是现在路不行,大巴上不去,旅行社不能组织客人去。我说你们打住,这思路从根上就是错的,现在还琢磨旅行社、大巴这一套,自驾车上去就行了,只要路通,能停车就可以,我说你们这是什么思路啊?太传统。
所以在互联网基础和数字化社会之中,传统旅游方式基本淘汰。
7、由此形成新业态特点
一是碎片化,新业态没有大项目,基本上都是碎片化,不管是民宿还是营地,包括我们城市休闲这些东西。
第二集小为大,说起来一个项目小,但是一堆小项目凑在一起就是大项目。我最近到大兴安岭,跟大兴安岭谈这个,我说你们别想着招大商,100个项目一个项目1000万,10亿的招商完成了,一个项目1000万现在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要说准确,这1000万怎么花,怎么赚,把这个格局搞清楚。在这里面政府花1000万就够了,基本上这个格局可以达到。
第三个掉头快,变化多。一个项目,可能两三年就变了。
第四个渠道平台化,已经基本被大厂垄断。
8、下半场开局特点
一是在消费层面,文旅深层次融合,对文化追求达到了旅游历史新高。我们原来讲文旅融合,不是政府说融合就融合的,行政的融合只是行政融合,也不是根本融合,根本融合在消费层面。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对文化的追求提升了,所以文旅在这个层面上融合了,而且这种融合越来越深。
二是投资层面,已经不需要大高大上,而是小项目聚合,但是追求小而美,小而精,政府需要提供好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而不是折腾大项目。现在好多政府还都在琢磨这个。迪斯尼别想了,环球影城也别想了,全国有七个地方都在搞乐高主题乐园,我看不出来,好像深圳也在搞一个,我看不出来,这套东西到底能有什么效果?这种大项目说起来很过瘾,成功的有多少?反正这几年我看的全国百亿以上投资大的文旅项目基本都失败,只有一个,活了就算成了,剩下一看,项目必死,但是人家还要投,我实在不理解。
三是市场层面,起起伏伏。春节是大规模客流,清明不如人意、五一旺丁不旺财,到了暑期真正复苏来临又碰到高温酷暑,暴雨洪灾,不确定性又一次成为确定,所以气候对旅游影响越来越重要。这样城市旅游在市场的权重也自然越来越高,实际上是深圳一个机遇,原来都说大自然,后来发现大自然靠不住的事太多了,城里这点事还是稳稳妥妥的。
总体来看,恢复与倒退交织,秩序与混乱交织,希望与困难交织,问题与缓和交织,这恰恰是新开篇的必然。2023年呈现出来特点不是短期的表现,而是下半场长远趋势的萌芽,趋势就是自下而上的,也会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所以,对应消费层面叫安全、近距离、短时间、快速度。对应供给层面,就是小精特新的趋势。政府层面应该是亲、和、质、保的对策,亲商、和缓、品质、保障。
9、阶段性变迁
总体来说这就是下半场的开局特点,所以也形成了阶段性变迁,相形之下,可以得出几个判断。
第一,资源性时代早已过去。深圳的特点是什么?深圳就没有资源性时代,上来就是产品化时代,我记得有一次做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开座谈会,广东旅游局一个副局长说了一个观点,说从传统的旅游资源来说广东旅游资源不能说丰富,可是从新兴旅游资源尤其休闲度假资源来说,广东全国第一,这个观点新颖,哪个地方都说我旅游资源如何丰富,全是这套话,但是深圳不同。
第二,产品化的时代强化进行。所以包括产品的细化甚至垂直化,市场也在细分,所以很自然,产品化的强化成为主流,也会长期持续,但是会发生各种变化。
第三,场景化时代正在来临。我刚才说十个市场现象,既不是资源,严格说也不是产品,是场景,天津跳水是什么?天津伯伯疯狂展示城市活力,一不留神变成民间全国跳水大赛,真是很好玩。反映的是什么?反映是这种潜在的追求,这不光是需求是一种追求。
张瑞敏先生有一句名言:万物互联时代,只有场景没有产品,只有生态没有行业。啥意思?他就说海尔是全世界公认的白色家电世界第一,这个帽子我并不赞成,要努力摘掉这个帽子。因为白色家电提供都是产品,但是我对应是家庭生活场景,是这种需求。生态,不是一般自然生态,而是产业生态,产业链泛化,是各行各业打破界限成为一个生态圈。
同样,场景化消费已经成为时尚,场景化的发展则必然成为旅游前景,所以沉浸式和场景化正在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这个时代的竞争转向模式竞争,什么模式?场景化的模式,所以外延扩大,内涵深化,远远超出了传统景区景点。所以现在还要投资做景区,我感觉脑子真的进水了,脑子还在上半场。场景是日常语言,它的模式化从戏剧和电影开始,之后成为商业化追求甚至社会化的追求。场景首先是场,空间的营造,第二是景,氛围营造,第三是情,情景交融,这要求有很深参与性、互动性,技术手段很丰富,我们现在基本上能想起来都能表现出来,但是故事难编,要契合人性,直抵人心。
四、下半场新开篇
新开篇怎么开?这个题目很大,只能说一下提纲。
发展先看大势,不对应大势,甚至可以不干。第一,是数字化大势,仅仅二十多年,互联网已经覆盖一切,移动通讯成为生活必需,数字化成为现实。传统旅游的运营方式、工作岗位,以致企业架构,都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第二,是建设大势,以前长期制约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已经全面缓解,交通、电力、能源、通讯、水,乃至垃圾污水处理,现在难题都已经过去,这就意味着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第三是供求大势,经过40年的发展,旅游领域的各个行业供求关系都比较宽松,有些已经供过于求,在硬件建设上,基本找不到明显的短板和制约点。也可以说,硬开发的时代已经过去,软开发的竞争开始激烈。
1、战略开篇
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转化民族伟大复兴。二十大的号召,时代的最强音。对应中国式现代化,形成旅游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是导向。引申出时代的新课题,也是大课题:中国式旅游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中国式旅游的现代化。一是人口规模巨大,大众旅游持续;二是人民共同富裕,质量要求提升;三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形成文旅融合大势;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旅游发展;五是和平发展道路,入出境旅游恢复,促进国际合作。
五个方面都需要在旅游领域落实,也是旅游各个方面都可以发力的。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有这样的舞台,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战略。在这个框架之下,形成新的旅游发展战略。
---历史回顾
八十年代,十年转型,从事业到产业
民间外交—经济受益—纳入国民经济计划
确立产业性质—发展转轨
1984年,于光远先生: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也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
1986年,孙尚清先生:分阶段,经济—文化产业,30年,文化—经济事业。
九十年代,十年培育,市场化形成。创新行业管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新世纪,大发展,市场规模和产业规模并进,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并完成。
---历史转折
处于新时代,面对新挑战,中国旅游,再次转型,是历史要求,也是大势所趋。
首先,旅游业已经不是新兴产业,45年发展,新兴阶段早就过去。其次,中国旅游业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资产存量,但是投资效益不高,即使在疫情之前,这个问题业已经显现。第三,旅游企业运营效益不好,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新时代,就是旅游转型期。新挑战,也在于转型方式和速度。我们对旅游的认识逐步加深,但是思维形成惯性,一条大路,高歌猛进,还没有跟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步伐。现在,转型时机已到,中国式旅游的现代化,需要观念调整,战略调整,思路调整,方法调整,需要共同合作发力。
---历史任务
首先,旅游产业转型,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形成产业与事业并行的格局。产业是基础,事业是保障。第一次转型,是对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尤其是国家紧缺的外汇需求,完成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型。“经济产业,适度超前、永远朝阳”。此次转型,是对应“坚持人民至上”,对应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需要完成产业与事业的并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其次,是大体划出事业与产业的领域。公域为事业,需要政府发力;私域为产业,需要市场发力。现在的薄弱之处在于旅游公共服务,公共环境、公共产品、公共设施,形成系统。与城市公共服务结合,创造新格局。
第三,处理好事业与产业的关系。即使是事业,也需要产业化运作,产业生存和发展,需要事业支持。
第四,四十年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并非从现在开始,前期是产品融合,是主体;
再融合,2018年机构改革,是行政融合,构造新平台;
新融合是产业事业融合,全面融合,深度融合;
以人民为中心,最终是生活融合,幸福融合。
贯穿始终的是发展融合。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我理解,宜融则融主要在项目,任何项目都有文化性,但不必牵强,有主有辅。能融尽融主要在行业,现在的提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这是经过斟酌的提法,文化可以分为两类,事业和产业,旅游则称为业,包括事业和产业,但是现在没有明确,所以能融尽融。
以文塑旅,不仅是资源性的促进,更是主导性的促进。以旅彰文,是功能性的体现,在当代的信息环境和市场条件下,旅游容易形成更大的关注度,也能够更深层次的彰显文化价值,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文旅融合。
2、重点开篇
---第一,旅游企业转型:
以导游为中心的旅行社转型,
以城市化为中心的酒店转型,
以目的地为中心的景区转型,
以沉浸式为中心的演艺转型,
以营地为中心的自驾车转型,
以旅居为中心的度假区转型,
以烟火气为中心的休闲转型,
以生活为中心的乡村民宿转型,
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全面转型,
以泛旅游为中心的生活转型。
第二,新兴业态创新。
一是不仅新兴,也要新型。二是新兴变化很快,迅速成为传统。三是迭代也快,后浪推前浪。求新不要赶时髦,多年的经验表明,赶时髦没有好结果。超前三步是先驱,超前两步是先烈,超前一步甚至半步才是先进。机会永远有,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机会,不存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第三,企业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头部企业集中度越来越高,是市场必然,涉及旅游企业的结构优化和满足需求。
第四,结构优化。结构问题始终是多年旅游研究的大问题,结构优化则是发展的大问题。现在泡沫尽去,正是调整结构的战略时机。
第五,需求促进,是重中之重,我们始终不足。其中的重要原因是认识和政策误区,大家想当然的认为需求是天然存在的,市场不拉自动。其实不然,旅游需求已经大大萎缩,即使没有疫情,也不能想当然。包括需求政策,假日制度等等,都需要调整。
第六,科技促进。旅游是生活性行业,是人与人的交流,是人对人的服务。我们只是高科技的使用者,科技是工具,不宜产品化,也做不到产品化。但是,现在还不足,需要强化工具化。
3、认识开篇
---不能身子进入下半场,脑袋还在上半场。
旅游业,首先是一个领域,其下是无数行业,有传统的,有新兴的,有潜在的,有未来的。因此,旅游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意义。政治意义是以人民为中心,社会意义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幸福追求,经济意义是拉动发展,环境意义是生态促进,文化意义是全面利用和提升,生活意义是提高品质。尤其是在新时代,旅游业不能再局限于经济产业。
旅游转型,首先是要对应新时代的新性质,明确融合性,强化综合性。其次是发挥多方面的意义,创造大影响。第三是优化存量,创造增量,形成高质量发展。第四是通过转型,纾解现有的困难。老路走不通,也不必追求重回巅峰。只能开新路,下半场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增加了大量的资源,创造了新的方式。
---重新定义旅游:旅游是生活。个人的旅游,是生活的一个过程;大众的旅游,则是社会长存的生活方式。休闲是生活的追求,是体验生命价值,是文明的彰显。
---重新定义旅游业:生活服务业的前端和高端,生活方式引导,生活内容丰富,生活体验提升。
全国旅游发展规划中定位为幸福产业,好日子,种植业保障生存,制造业缓解供给,服务业提供便利,都是“日子”,而旅游休闲创造的是幸福,是“好日子”中的“好”。所以,幸福产业旅游打头,是题中应有之义。
旅游元哲学:契合人性。旅游元理论:符合常识。旅游元基础:生活追求。
复杂变化的旅游格局,鲜活生动的企业实践,给旅游研究提供了雄厚的基础和丰富的资源,也提出了新课题,正是旅游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大好时机,也是一代学者成长的大好时机。下面提出几个新课题: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中国式旅游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大众旅游持续;人民共同富裕,质量要求提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文旅融合大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旅游发展;和平发展道路,入出境旅游恢复。各个方面都需要在旅游领域落实,也是旅游各个方面都可以发力的。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有这样的舞台,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战略。在这个框架之下,形成新的旅游发展战略。
第二,新时代,就是旅游转型期。新挑战,也在于转型方式和速度。首先是旅游产业转型,形成产业与事业并行的格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用了十年时间,使旅游从事业转向产业,九十年代开始,迎来了大发展,中国也在这个过程中,从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我们对旅游的认识也逐步加深,但是思维形成惯性,还没有跟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步伐。现在,转型时机已到,中国式旅游的现代化,需要观念调整,战略调整,思路调整,方法调整,需要多个学科共同合作发力。
第三,需求研究,是国际旅游研究的重中之重,我们始终不足。其中的重要原因是需求研究没人买单,所以社会学、心理学等专家无从介入。包括需求政策,假日制度等等,都需要调整。
第四,科技促进。旅游是生活性行业,是人与人的交流,是人对人的服务。我们只是高科技的使用者,科技是工具,不宜产品化,也做不到产品化。但是,现在还不足,需要强化工具化。
第五,休闲基础理论。不同于旅游研究,实践迫切需要指导,也需要明晰。
第六,基础研究的基础,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感受的多是噪音,经过整理是数据,再次提炼是信息,升华之后是智慧。
旅游研究四层面,用旅游语言描述状况,用理论思维解释问题,用综合眼光分析结构,用科学态度探索规律。
---简单归纳:
八十年代,以地理学为中心的资源开发
九十年代,以管理学为中心的行业推进
新世纪,以市场学为中心的泛旅游发展
转型期,以多学科合作为中心的深化促进
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消费学、市场学、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
劳动价值论-服务价值论-消费价值论-市场价值论—体验价值论—生活价值论
---全面认识旅游业:
旅游资源无限制,差异吸引;
旅游行为无框架,合法底线;
旅游体验无穷尽,古今中外;
休闲消费无止境,兴高采烈;
休闲产业无边界,全面覆盖;
休闲发展无约束,创意为王。
一个伟大的事业需要哲学,一个追求前景的产业也必须追求哲学。哲学涵盖一切,不仅是本体论、方法论等传统的概念,哲学是价值观,是精神追求,是探索终极。旅游发展首先需要研究市场,其次要研究市场与产品的关系,建设一流的产品,第三需要上升到文化层面,有文采则行之久远。但说到根本,需要提升到哲学层面,最终是美学层面,这也是现在最大的短板,提升审美趣味,提高审美水平,尤其是官员和开发商,是短中之短。要追求旅游的美,达到美的旅游。
4、高质量开篇
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十四五期间的主题,也是各地和各领域关注的重点。从速度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是长远战略,最终要归结到效益型发展上来。文旅领域如何认识和把握,如何推动落实,如何形成新阶段的新动力,形成新格局?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在疫情管制调整的大形势下,大家又开始狂热,这不是好现象。疫情以前,已经是问题迭出,结构不优,企业不强,质量不高,效益不好,是突出问题。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之下,这才是关键问题。现在最现实的短板就是人才流失,且很难回来,因为旅游企业已经没有更大的吸引力,也直接影响旅游服务质量。所以,解决根本问题,才能重新开始谋求高质量发展。
第一,高质量决策。宏观决策科学,尊重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
第二,高质量谋划。策划当先,规划落地,设计特色,活动推进,少走弯路,少付代价。
第三,高质量项目。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好办事。
第四,高质量产品。资源配置合理,市场化,体系化,合理化。
第五,高质量运营。运营效率高,市场效果好,经济效益合理。
第六,高质量服务。基础性,适应性,发展性。
第七,高质量科技。适用技术,成熟技术,高新技术。
第八,高质量人才。形成合理体系,形成合理流动,形成工匠精神,开拓上升空间
第九,高质量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完善,公共服务到位,公共空间形成。
第十,高质量发展格局。减缓同质化建设,创造差异化格局。减缓大起大落,形成稳定格局。
--全面推进新开篇,需要把握好六对关系:
一是规模与品质,大众旅游首先是规模,导向在于品质。
二是大众与细分,大众市场不是笼统,趋势一定是细分。
三是流量与留量,不仅要追求流量,更重要的是留量,停留时间与人均花费。
四是浏览与沉浸,打卡即旅游的现象不能长久,沉浸式感受才是根本。
五是竞争与竞合,竞争是上半场的利器,下半场是竞合,需要异质性,特色互补。
六是对立与融合,生产与消费融合,消费与消费融合,服务与自助融合。
变易—不确定性;简易—随机而变;不易—定力。
下半场的林林总总,归结到一个焦点,就是人才的竞争,又体现为智慧的竞争。所以,真正需要的不是招商引资,而是招才引智。尤其是场景化人才和智慧,最为短缺,要从年轻人中间挖掘,以对应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平台化的人才,以建立平台化的机制。第三是复合型的人才,以对应跨界融合的需要。
五、大湾区与深圳国际化
1、大湾区
世界级的大湾区,中国改革开放45年,培育了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客观存在,现在一是明确了这个说法,大湾区这个说法已经明确了;二是上升为国家战略,港珠澳大桥建设成功成为标志性事件,我只能说建设成功,现在谈不到运营成功,因为这个事本身就很别扭,港珠澳大桥居然在深圳没有口子,我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但是毕竟是一个标志。现在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被称为世界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以11个城市,5.6万平方公里面积,6671万人口,1.36万亿美元GDP,直追三大湾区,自然形成世界四大湾区,未来几年内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第一大湾区,这是我一个基础判断,也是深圳发展一个背景。
湾区形成,一是临海、二是成片、三气候适宜、四区位便利,所以才形成湾区。湾区发展借助城市群、推动城市群,形成分工体系互补互促。三大湾区里面,纽约和东京是公认的世界城市群,形成发展高地,旧金山湾区借助硅谷,也是创新高地。湾区旅游各擅所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市制宜,所以湾区的旅游一是区域化发展,二是旅游输出输入并重,三是都市型目的地,是四各有特点。
都市型的目的地才构造了湾区的特点。所以旧金山湾区是世界驰名的旅游目的地,与洛杉矶联动,转型的阿斯维加斯始终热度不减,原来说阿斯维加斯就是赌城,实际转型转了20年了。拉斯维加斯转型,一是活动型的城市,二是文化型的城市,是三度假型城市,四是娱乐型城市,赌博只是其中之一,如果还认为拉斯维加斯是一个赌城,这个认识已经完全错误了。原来拉斯维加斯只有成年男人可去,现在拖家带口都可以去,为什么?就是因为转型。
纽约湾区是城市群和历史文化结合,也是各类新潮的发源地,这是重中之重。所以纽约的百老汇,伦敦的音乐剧,都是世界顶级的
东京湾区是京、阪、神联动,也是都市旅游格局,但是这么多年不温不火,在旅游方面没达到预想。
很自然,大湾区也是旅游区,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制高点。这样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目标是什么?就是成为世界旅游的制高点。包括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广州、东莞、佛山、惠州、中山、江门、肇庆,这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已经是旅游发达地区,也将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这是一个前景。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是资源评价,自然条件,大湾区气候适宜,山清水秀,海湾曲折。文化条件,有澳门的历史城区,开平碉楼和村落等世界文化遗产,还有突出的地域文化,生活条件物产富饶,鲜鱼水菜,饮食讲究堪称第一,这是传统资源评价。
其次是发展评价。香港东方明珠烨烨生辉,澳门历史名城博彩精彩,珠三角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形成了巨大旅游产业规模,多年以来广东始终处于全国前列,星级饭店总数位居全国第一,达到658家,其中五星级饭店达到103家,九个城市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A级景区达到8家,同时形成了集群发展格局。深圳的主题公园群,广州温泉群,整体的乡村休闲群落等等,这种集群式的发展形成了。
第三是市场评价。港澳客人从来是入境旅游大头,广东多年以来是全国第一,而且是输出输入并重。另一方面,市场机制逐步成熟,深圳80年代是五湖四海一中心,90年代升格为主题公园群,进入新世纪走的是精耕细作的路子,城市吸引力增强,文化吸引力突显,这样的地方不需要大建设,但是需要大发展,不需要过多的硬开发,但是需要强化软开发。所以对于深圳,核心观点就是这个,不必琢磨搞什么大项目,深圳本身就是大项目,搞什么大项目?可是深圳传统吸引力在下降,新兴的吸引力怎么把它打出来?这是核心。
第四是管理评价。20年前,旅游方面粤港澳大三角就开始提出,从自然联动到市场联动最后到管理联动,现在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保持了较好的管理格局。这些年以来,虽然有起伏波动,但是市场秩序始终比较好。这么多年以来,广东旅游形象很少产生负面影响,不管是珠三角还是粤西、粤北都是这样,不像很多地方大起大落,忽高忽低,为什么?就说明广东的市场机制是比较成熟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也是比较友好的。
第五是前景展望。毫无疑义,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前景无限,也将成为四大湾区领袖地区,继续成为今后追究旅游发展的重头,尤其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将引领一代新风。当然这是一个展望,我相信这个展望可以达到的。
2、挑战与机遇并存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困难也是明显的。
一是两个特别行政区、两个经济特区、三个自由贸易区,多种体制交汇,形成大湾区内部政策洼地和政策高地,这就涉及到旅游便利化、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等等。
二是旅游产品不平衡。由于休闲度假产品不足,庞大消费力也会转移,这一点很突出。现在大家都看好,一说中国旅游市场,首先大湾区,然后长三角,京津冀都不怎么说,因为京津冀这个市场太不平衡了,这么两大市场大家都盯住了,消费力自然就会转移。
三是市场溢出、投资溢出、品牌溢出,这是一柄双刃剑,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我们的优势溢出了,自己怎么办?空心化?
四是三年疫情,对于大湾区不是伤筋动骨,也是伤了元气。
五是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变化,从根本上影响国际化的发展。
这是现在遇到的困难。有一些困难是长期的,有一些困难可能是阶段性的。这样的话,涉及到深圳旅游发展,在大湾区的总体背景之下,深圳旅游业面临着新机遇。
八十年代的时候三大优势,第一个特区优势,那个时候靠特区本身就有足够的吸引力,第二个口岸优势,毕竟是口岸,而且这种口岸优势持续不衰,第三个创造优势,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深圳城市创造力,尤其是五湖四海汇聚过来,深圳没有排外,深圳也不能排外,一个移民城市怎么排外?30年以前我说过,再过50年,全中国最优秀的男人和最漂亮的女人都会在深圳,为什么?因为最优秀的男人和最漂亮的女人现在集中到深圳了,30年以后他们下一代出来了,50年代以后又一代出来了,这是必然。
九十年代是市场优势、都市优势和品牌优势。
新世纪的优势,第一个群体优势,大湾区这么一个群体构造了这种优势,这种优势在深圳感觉不太出来,可是在外省感觉很强烈。第二个产业链优势,深圳形成了强大产业群,不光是产业链,形成了产业群,这种产业群使制造业创新方面优势无以复加。第三个国际优势,这种国际优势目前来看还是一种潜在的优势,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第四海洋优势,海洋优势现在看起来更是一个潜在优势。比如说深圳海洋旅游,就是深圳一个薄弱点,一定意义来说是深圳空白点,这个滨海城市哪有海滨的感觉啊?真是看不出来。这么多年了,这些优势,尤其新世纪这些优势怎么发挥?
3、目标
市场平台构造基础,人才开拓长远发展,这是根本。这样的话,第一国际深圳,这个国际深圳实际现在整个国家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深圳应该突破,所以这种国际化突破很自然的。
第二时尚深圳。深圳时尚感不强,不像长沙,长沙太时尚,也不像海南,海南现在大家追求时尚。现在国内有很多地方追求时尚不是洋派,现在更多的时尚是国潮。
第三文化深圳。我从来不认同深圳是文化沙漠,就像当时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一样。只不过有一条,现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主题,深圳的文化主题到底是什么?因为我们在座的都涉及到文旅,包括我们各个地方的文化主题是什么?都需要提炼。所以这个文化深圳我现在感觉,深圳的社区性文化很突出,文化设施、文化需求和这种文化感受,这都很突出,这点很好。
第四海洋深圳。海洋深圳就需要发挥海洋优势,比如说大鹏新区,我前几年专门去过一次,看了几个地方,我觉得有潜力,而且我当时提的是什么?大鹏新区做海洋旅游,对标对象是三亚海棠湾,海棠湾32公里海岸线,20几个酒店,投资大概上千亿,但是做到了世界一流。比如说海棠湾的亚特兰蒂斯,全世界三家,巴拿马一家,几乎没有市场影响,就在北美有,阿布扎比一家,那家效益最好,但是要说到时尚,说到高端,就是海棠湾这家,投资110亿,复星集团投资的,一把做起来了,这几年包括疫情期间生意都不差。所以深圳作为一个滨海城市,没有类似这样的项目,当然不见得非得追求到这一步,你叫什么滨海城市?没有海滨的感受。大小梅沙,到了那里看见沙滩了,不错,居然在深圳能看到沙滩,还挺火爆的,肯定得火爆,因为整个广东就没有什么好沙滩,一个珠江出海口,把我们可能有的好沙滩全淹没了,只有到了阳江的海陵岛,有广东最好的沙滩,又稍微远了一点。所以你这大、小梅沙有这么两片沙滩,大家感觉确实不错,但是规模不够。
第五生活深圳。深圳不仅让人打拼的地方,深圳是让人生活的地方,进一步发展,深圳是让人享受的地方,但是现在大家到深圳享受感不强。第一次到深圳,毫无例外把三个园子走一遍,走完了就是深圳走完了。第二次到深圳看什么?因为大家的习惯还是看什么?实际上现在的都市休闲不是看什么,而是感受什么。八十年代的时候外国旅行团到上海,要求在上海只住一晚,因为上海无从感受,九十年代的时候提出来在上海住两晚,现在提出来在上海至少住三晚,而且客人两个晚上自由活动,为什么?衡山路酒吧一条街、新天地、田子坊诸如此类,上海现在这样的花样太多了,所以就感觉整个上海这个大都市在向场景化发展,就是这种感觉。当然最热的还是外滩,外滩曾经出过踩踏的事故,为什么?场景对人的吸引。
所以我就感觉深圳现在缺乏场景,所以深圳的国际化目标我觉是一个伪目标,因为国际化发展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目标,真正的国际化是融入日常生活。1998年的时候我带一个团参加世界旅游组织一个国际会议,那个会很有意思,叫旅游影响经济的计量方法的国际大会,我带着旅游局、外汇局、统计局,我当团长参加这个会,当时说了一套关于旅游统计的东西,说了一堆。可是让我很奇怪,在法国的尼斯开会,这个城市40万人口,一个800人的国际会议,其中有30多个国家的旅游部长参加。如果我们中国碰见这种事,可以想一想,肯定是全民总动员,志愿者无数,肯定是这一套。可说在那开会什么感觉都没有,街上没有招手的出租,要坐出租打电话,两三分钟出租车过来。有一次我们出去,坐出租车,我问司机,知道不知道这个会?他说知道。那怎么这个城市这么安静呢?我问到会议负责人,这样的会议在尼斯一年有300个,基本每天都有这样的会议,所以他们后来说一句话,什么叫国际化?国际化融入了我们日常生活,而且不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这才叫国际化,我那次真的感触很深。但是不像我们这么方便,可是老百姓正常。我后来想起我们这个过程,北京搞亚运会、奥运会,全民动员,包括冬奥会全是这一套,花钱无数,城市变化很大。可是上海搞世博会就不同了,上海世博会之后基本上复原,只留了两栋建筑,让大家知道这里搞过世博园,剩下的土地项目升值了。杭州搞APEC会议的时候,建了一栋建筑,剩下的都是原有建筑的升级,所以APEC会议搞完了之后,觉得杭州这个城市精致了很多。后来厦门搞金砖会议,当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指出不许大拆大建。这么大一个国际会议,原来以为市民放几天假,大家出去玩一玩,结果就一条,会议不能扰民,市民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城市更没有什么变化。这是中国城市理念逐步提升的一个过程,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化。
所以我就觉得,这就是一个过程,不必把国际化当做一个目标来追求,因为追求半天也没有用。像海南一样,海南2009年提出国际旅游岛,2019年我去开会,他们问国际旅游岛十年您感觉有什么变化?市容市貌当然有变化了,但是这十年以来来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少,比重越来越下降,这个国际化在发展还是在倒退呢?实际上我们也不必用这种指标框定自己,最终看国际化水平。世界一流目的地城市这是目标,首先是世界一流,其次是目的地城市,大家到深圳来不是顺访,而是这次就是要到深圳来,到深圳看完之后我再顺访一下,应该是这样的概念,所以需要世界性市场、世界性影响、世界级水平、世界级产品、世界化环境。
这个目标,世界一流目的地城市,这才是我们真正值得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仔细的研究,需要切碎分解,这样来做。杭州曾经提出一个目标,生活品质之城,这个目标提出来,一系列的工作都下来了。我为这个事专门做过一次调研,生活品质之城,组建了一个品质生活群,选了两万人参加这个群,对他们的要求你们看到什么毛病,就上这个群,这个群每天会有摘要,市委书记要看。其中有一个案例很有意思,有一个人拍了一张照片,这两块地砖碎了,前天我说这个事,到今天没有解决。这种事情一般谁能关注得到?可是这个事情他们当做一个特殊事情马上报上去,过了一个小时,来两个工人把两块地砖换了,又拍了一张照片,效率很高,表扬一下。因为生活品质都在这些生活的细节,只有浙江人,杭州人能做到这一步,非常好。就可以感觉一个城市越这么走,市民对这个城市的感情越深。
比如说是不是一个旅游友好型城市?这个城市是不是让人温暖?实际上,中国老百姓好,投桃报李,淄博反映出来就是这样,政府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会维护政府。最近又火起来了,一首《罗刹海市》一支歌,把蒲松龄聊斋文化园又弄起来了,确实觉得这个事好玩。我们市场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冒出一个什么东西来。实际里面有规律可寻,这个规律是什么?就是天津伯伯的话,生存一分钟快乐60秒,是什么?大家尤其在现在追求快乐,追求幸福,这是根本性的诉求,所以什么东西只要触到这个点,这个东西就火爆起来了。
4、文旅新思路
深圳,世界城市群的组成部分,世界城市群的经济实力,大湾区核心城市,这就是深圳的底气所在,后劲所在。因为深圳从来不是靠传统资源发展的城市,而是靠创造发展的城市,旅游方面更是如此,下一步创造性哪里体现?
第一是城市有机更新,空间性开拓、价值性成长,因为这种项目他们说就是文、商、旅,就是人、货、场。这不对,你们看到都是表层,这种城市有机更新项目是什么?是城市空间新提升,城市价值新成长,城市生活新感觉,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商、旅、人、货、场。
第二个场景化发展。下一步创造性主要这么两点。所以很自然,需要转型,从单一到复合。转型是横向扩张,其中一个重点一是休闲发展,二是商务推进,三是文化扩张,四是市场和产品细分化,这就是传统的文旅的转型,从单一到复合。第二是升级,精品化发展,这是一个纵向的整合,要按照市场细分化态势,促进传统产业产品升级,推出一批在世界上可比的特色场景,精品交通、景区、饭店、购物、文娱,创造中国旅游新品牌,形成旅游中国新形象。
这里面,优质旅游是高线,就需要优质基础设施、优质城市环境、优质产品建设、优质组织流程、优质服务体系、优质技术跟进、优质平台扩张,这是必须要追求的。
均质旅游是底线,均质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基础服务、基础水平,大体可以保障。如果说深圳的均质旅游还达不到,那不行,应该说在深圳每一个角度均质旅游都要体现出来,优质旅游这个高线都要表现出来。
精细旅游是追求,因为目前中国作为世界旅游大国,规模达到世界第一。我们的均质化水平比较高,尤其是跑西部,到新疆、西藏会感觉这些地方现在旅游均质化水平都这么高了。原来去一趟九寨沟,八个小时坐汽车,太辛苦了,这一路上别的不说,上厕所解决不了,现在都不是问题了。所以像深圳这样的发达城市更不是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追求优质这个高线,怎么追求?国际上参照日本、瑞士、德国。花园国家,优质环境,精耕细作。时时是场景,处处是舞台,各个是观众,人人是演员,这种感觉。这是中国旅游目前最大的差距所在,我们现在大而无当,华而不实,费而不惠。不必追求这些大而无当、华而不实、费而不惠的,追求精细。这种精细珠三角不如长三角,长三角是现在中国旅游发展最精细的。比如说无锡的灵山拈花湾,拈花湾做竹子篱笆和门,全世界招标,70多个方案最后日本的三个工匠中标,把这三个工匠请来,中国工人很不服气,尤其江苏人,玩竹子我们是祖宗,他们怎么能行?人家做完了,就是竹篱笆和竹门,做完了日本人说一句话将来竹子烂了我打的结也不会开,中国人彻底服了,我们知道什么叫精细。精细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尤其在休闲状态之下,如果我们观光,比如说爬山,一下就爬过去了,打完卡走了,不关注细节。可是我在这个地方一坐一个小时,地上有一个蚂蚁你都可以看见,自然就关注精细化发展。
最后,场景化建设是突破。所以都市场景、社区场景、海洋场景、生态场景、文化场景、生活场景这一系列的场景我们都得做到,什么意思?首先要有场景化思维。我最近调整了一下我的思维,我就感觉看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有了场景化思维就有了场景化眼光,就需要研究场景化设计、场景化建设和场景化运营,我刚才说了那么多案例基本都是场景化。我们现在还需要传统的这套东西吗?完全不需要。主题公园构建的是什么?是一个又一个场景,只不过它是有文化主题的场景,对应不同的年龄场景。我到环球影城看了一圈,什么感觉都没有,后来回到家找哈利波特电影看了两个,回想起来,才明白孩子们这种兴奋,就不是对应我的产品,我也就是看一下而已。旅游专家不能不看,说句老实话,真是没有兴趣。可是真正研究起来,就是这种场景打动人。一个城市,真正吸引人的也是这种场景,不是高楼大厦,中国不缺高楼大厦,水泥森林、高楼峡谷,我们天天看已经看烦了,但是可能在一个角落里看一个场景,就会打动你,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真正需要研究的。
具体怎么讲呢?反正我有感觉。最近到陕西汉中留坝县,我就用场景化这套思维给他们说了一番,他们就说,你说这套事花不了多少钱啊,我说对,这个思维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好办事,场景化思维是什么?是建立在我们产品化发展的基础之上,我们怎么大把投资进去了,我们现在要做什么?锦上添花,引人入胜,要做的是这样的文章。所以城市更新才这么重要,在城市更新基础上,我们构造新的场景,而且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场景,这就不同。比如说有的地方一场大演出,我刚才说的60亿、80亿,就这种东西,可是长安十二时辰里有72台演出,每一个演出五分钟,最长八分钟,你往那一坐演出来了,你觉得没有看过瘾结束了,都是工作人员在演,可是这种参与感、沉浸式马上形成了。干吗非得追求那种正规大演出啊?要能做到也行,我们没有文化积淀,做不到纽约百老汇、伦敦音乐剧,我们现在的文化绝对达不到,但是我们有我们的一套。所以就这种快闪式的小场景,多场景,反而给人的感觉更好。
现在问题是什么?一是需求膨胀,全面渗透,迭代不断。所以中国现在真正可以讲点历史的,除了老祖宗和老天爷留下了的,还就是我们华侨城这几个。从1989年到现在始终在运营,运营状态始终不错,这算是有历史的,剩下的起起伏伏,但是迭代不断。二是细化不足,但是市场要求细化,难以适应。三是相互替代,各类产品难以定型,真正定型的产品有多少?确实不多。同样,高端消费转变炫耀性,所以这是成长中但是不成熟的旅游消费,简单说,缺乏时间积累、缺乏世代积淀、缺乏休闲技能、缺乏休闲文化,这是我们现在的问题。因为需求的这种短期性,变化又快,就造成供给乱七八糟,我们有什么东西一说百年。到瑞士去,这个酒店185年了,这个酒店170年了,上来都是这个话,不追求扩张,就是世世代代把这个酒店做好。那就会觉得人家的精细不是偶然的,人家那种传承也不是偶然的。我们是发展太快了,现在想快也不可能了,既然我们慢下来了,我们就得有慢下来一套思路,就得用精细化来对应。
运营格局也在不断地变化,一是效率的竞争,现在我们是越快越不觉得快,二是便利的竞争,越懒越想懒,三是个性竞争,追求唯一性,四是细节竞争,关注点不断在转移。所以确实让我们也很难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从深圳来说,这样一个城市,实际已经形成了城市精神,也形成了城市文化,就需要弘扬出来。所以简单说,优质旅游是高线、均质旅游是底线、精细旅游是追求、场景化建设是突破,这样的话,通过在新时代新追求,谋求深圳再一次站到全国旅游的前列,成为全国旅游的高端。
(本文整理自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于2023年9月6日在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的讲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