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不管是新景区,还是老景区,要想火,想要游客量不下滑,都需要增加互动性强、体验度高、情绪价值拉满的内容,来吸引游客。
但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却很难,到底如何做成呢?
前几天,老魏采访了长春合家欢旅游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杜贵江,我还是先说结果。
他两年前,通过和央视合作,拿到了86版《西游记》电视剧版权授权,通过高度还原剧中角色的妆容和造型,在吉林长春市中心区域内的老牌动植物公园内打造《西游记》主题夜游项目。
自2023年初正式开展夜游活动,就受到了游客的热烈追捧,再到2024年初现象级IP“雪饼猴”火爆出圈后,当年入园游客量就远超100万了。
2025年全年日场夜场预计整体入园游客量将达到300万人次,收入直奔亿元,被全国网友评价为“最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主题乐园”。
今天这篇文章,老魏就给大家详细拆解一下,杜贵江是如何把一个传统老牌景点和电视剧IP深度结合,打造成爆火的文旅项目的成功心法和他的转型升级经历。
01
转型契机,一场冲突改变了传统灯会模式
有过媒体从业经历的杜贵江,在十年前依然选择辞职下海,一头扎进灯光秀和建筑装饰行业。
凭借团队过硬的技术,承接过多个灯会项目,深受市场的认可,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还想有更大的作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近年来,吉林省及长春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尤其是民营文旅类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2024年上半年,长春市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将始建于1938年的动植物公园,这个典型的传统的国有城市园林类景区,与他这家民营企业合作打造,实现了政府和文旅企业的双向奔赴。
如果做传统的观光型灯会,对他来讲,可以说轻车熟路,经验丰富。
但他已经明显感觉到,单纯的灯光秀越来越难吸引游客买单,大家见得多了,新鲜感一过,游客就会大幅减少。
杜贵江最清楚灯会项目的痛点,如果没有核心吸引力,就是一次性消费。
他开始琢磨,什么样的内容能让游客愿意重复来,他的答案是,必须有互动感,能让游客参与体验。
于是,他和团队经过深度策划,推出了“梦幻西游季·夜游动物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包括沉浸式西游众仙演绎、梦幻仙境花车巡游、江南乌篷船水上演绎等内容,还设置了很多网红打卡区。
当2023年六一儿童节前营业后,每天晚上一众“西游神话人物”在生动形象的动物主题彩灯和美轮美奂的雾森中招摇过市。
孙悟空、猪八戒等领衔的西游人物频频与游客们互动,合影留念,深受游客喜爱,这也初步实现了杜贵山的设想。
一天晚上,当“神话人物”们还在人群里行进表演时,两位带娃女游客因为拍照位置发生了争执,甚至动起了手来。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扮演“牛魔王”的工作人员赶来拉架,试图化解矛盾。
这一幕被现场观众拍下,并在新媒体平台上引发了热议,这让他们项目第一次在网络上出圈了,得到了一波流量助力。
02
导入强IP,实现质的升级
随着夜游灯会的互动内容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喜爱,杜贵山又进入了新的思考。
毕竟现在的员工装扮的西游神仙们,还只是比较初级的模仿,在服饰、妆造等方面的呈现效果也是比较初级,和游客印象中的西游形象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如果想让西游神仙为代表的互动内容能有长期吸引力,必须有强IP加持,才能让游客产生更深度情绪共鸣。
于是,他就想,如果能使用最经典的86版《西游记》的版权,来升级这些形象,那他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深入的洽谈,央视起初对版权授权极其谨慎,尤其是86版《西游记》这种经典IP。
他们最担心的是IP被滥用,破坏原有形象。
杜贵江反复强调自己的核心诉求,不是简单贴个logo,而是要1:1还原电视剧的角色造型和剧情场景,做一个沉浸式的夜游项目。
他的真诚终于打消央视的顾虑,最终,他拿到了十年版权授权,这意味着可以完全按照原版演员造型打造人物和场景,这在全国文旅项目中都是罕见的权限。
有了央视的IP授权加持,加上长春动植物公园的绝佳地理位置,“天时地利”已备,接下来的关键,就是“人和”,如何把这个IP真正落地成游客更加喜欢的内容。
03
核心破局,NPC演员的“封神之路”
拿到央视授权后,杜贵江立刻启动夜游项目的全新升级,对场景进行全新打造。
他很快规划和建设出了12大主题场景:大闹天宫、女儿国、高老庄、三打白骨精……每个场景都以电视剧为蓝本,还原经典画面。
但真正的难题来了,如何让场景更加的“活”起来?
杜贵江深知,文旅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是“情绪价值”,让游客在体验中产生快乐、感动等情绪,才会愿意主动传播、愿意复购。
他把宝押在了NPC演员身上。这些角色不是简单的cosplay,而是要让游客相信,他们就是从电视剧里走出来的。
招募演员的过程,用他的话说,就是不断试错。
最初,他按照“颜值+身高”的标准选拔,面试了几十位演员,试装排练后却就发现问题了,动作僵硬,台词生硬,和游客互动时只会背剧本,完全没有灵魂。
最棘手的是孙悟空这个核心角色。前两位演员要么模仿不到位,要么互动感太差,试营业期间,这个关键场景的游客反馈平平。
当时压力特别大,连游客都给他留言说,没有孙悟空的西游项目,根本立不起来。
杜贵江决定暂停孙悟空场景的运营,重新寻找演员。
他要找的不是像孙悟空的人,而是是孙悟空的人。他调整了选拔标准,不再只看外形,而是看重“神韵+互动能力”。
直到在他们一次校招时,招到了当时还是吉林艺术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王铁柱。
铁柱12岁就拿过二人转少儿组冠军,还曾扮演过孙悟空。第一次见他,没化妆就觉得有悟空的灵气,眼睛里有股机灵劲儿。
试装那天,王铁柱穿上孙悟空的服装,一个甩金箍棒的动作,就让杜贵江眼前一亮,这就是他要找的人。
孙悟空的人选有了之后,更关键的是场景创新。
杜贵江发现,其他省市有景区早已做过五行山投喂场景,但效果一般。他们要做差异化,必须结合在地文化。
他想到了东北话,幽默、接地气,自带传播属性。让孙悟空用东北话和游客互动,肯定能出圈。
于是,五行山场景被设计成脱口秀形式,孙悟空趴在山洞口,游客可以投喂零食,他则用东北话和游客聊天、吐槽、接梗。
在试营业初期,游客还没有那么多,投喂的人也还不多,很多游客没有提前准备投喂的食物,仍需要他们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发放给游客。
转机来自一次“意外”。当时办公室的零食只剩雪饼,后勤人员没来得及采购其他零食,就临时用雪饼作为投喂道具,发放给游客。
没想到,王铁柱临场发挥,吐槽道:“这破雪饼太干巴了,拉嗓子!”这句随口的抱怨,被游客拍下来发到网上。
瞬间火了,“雪饼猴”的名号传遍全网,网友纷纷调侃:“这是最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孙悟空。”
“雪饼猴”的走红,让杜贵江总结出NPC成功的核心方法论,互动感+文化融合+偶然性。
他解释道,演员不能只站在舞台上表演,要走下舞台和游客零距离互动,而且要结合在地文化,让角色有亲切感,偶然性则需要给演员足够的发挥空间,不能完全按剧本走。
为了让更多演员出圈,杜贵江建立了演员考核机制,分成A、B、C三个梯队,A梯队享受公司包装和投资,B梯队需要通过互动效果和传播数据升级,C梯队不达标就淘汰。
这个机制激发了演员们的积极性,大家纷纷主动找游客互动,寻找传播点。
2025年,扮演唐僧的演员闫东凭借温润的形象、幽默的互动和精湛的才艺,全网粉丝量已突破300万,成为项目里又一个顶流NPC。
04
流量密码,精准客群与长效运营
“雪饼猴”走红后,项目迎来了新的流量高峰,但杜贵江很清醒,网红效应来得快,去得也快,项目要想长久运营,必须把流量变成留量。
他首先明确了核心客群,就是18-42岁的亲子家庭和年轻人,其中决策主力是宝妈。
这个判断来自多年的行业经验,动物园的核心客群就是亲子家庭,而《西游记》既能吸引孩子,又能勾起宝妈的童年回忆,是双向共鸣。
基于这个定位,他制定了精准的新媒体营销策略,不找泛流量达人,只和宝妈类达人合作。
他认为,泛达人只会蹭流量,而宝妈达人的粉丝和项目客群高度匹配,而且忠诚度高。
项目运营初期,他们就和几十位本地宝妈达人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让她们定期来园区体验,真实分享感受。
更重要的是,他把宝妈的评论当成产品优化的重要依据。每天都会安排专人整理达人视频的评论。
比如有宝妈说,女儿国场景太暗,孩子害怕,他们就立刻调整灯光;有人说互动道具太少,他们马上加购了金箍棒、猪八戒面具等周边。
这种用户反馈驱动产品优化的模式,让项目口碑持续发酵。2025年,整个夜游项目在新媒体的播放量突破500亿次,全国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尤其是今年,随着吉林全省文旅的持续火爆,以及长春文旅市场经过这一年时间突飞猛进的新产品、新项目高位打造,区域整体游客量有了极大的提升。
杜贵山的项目在多方助力和自身持续发力下,2025年,项目实现全年无休,旺季日均两三万人入园,黄金周一度日入园突破10万人,淡季日均游客量也在几千人,彻底打破了东北室外景区的淡季魔咒。
05
长效增长,IP矩阵与复购策略
随着项目走红,杜贵江开始思考更长远的问题,如何避免单一IP依赖,让项目长盛不衰?他的答案是,打造西游IP矩阵。
《西游记》里有几十个经典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粉丝群,不能只靠孙悟空一个人。
他制定了IP孵化计划,借助“雪饼猴”的热度,陆续推出唐僧、猪八戒、女儿国国王等角色的独立互动场景,每个角色都配备专属演员和传播方案。
孵化新IP的关键,还是演员。
杜贵江坚持“角色适配”原则,选拔演员有四个硬性标准:
第一,形象有神韵,卸妆后也要有角色的气质;
第二,知识储备足,能应对游客各种问题;
第三,模仿能力强,还原经典动作和语气;
第四,互动有乐趣,能结合东北民俗创造笑点。
按照这个标准,他陆续替换了多个角色的演员。猪八戒换了三次,白骨精换了两次,直到找到最适合的人。
他解释道,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演员必须吃透角色,才能和游客产生共鸣。
除了IP矩阵,复购策略是另一大核心。
杜贵江深知,吉林本省及东北客群占比超过50%,只有让内容“常新”,才能吸引游客重复消费。
他们基本上1-2个月就更新一次场景内容,比如新增真假美猴王互动剧,调整盘丝洞的灯光效果等等。
为了强化复购,他还推出了“限时场景”营销,明确告诉游客,某个场景只开放两个月,过了就看不到了。
这极大刺激了游客的消费欲望,有位游客一年之内去了38次,成为园区的超级粉丝。
数据证明了这个策略的有效性,园区复购率超过15%,其中复购10次以上的游客,占总复购人次比例达到10%,这在传统景区中是难以想象的。
06
情绪价值,传统文旅的创新之路
从一个灯光秀老板,到全国文旅顶流的操盘手,杜贵江的成功,给传统文旅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他的核心方法论,老魏总结为三个结合:
第一,经典IP与本土文化结合,降低认知成本,增强亲切感;
第二,静态场景与动态互动结合,通过NPC演员创造情绪价值,激发传播欲;
第三,线上流量与线下渠道结合,精准定位客群,实现长效运营。
在团队建设上,他坚持“演员是核心资产”,通过梯队培养、绩效考核、包装推广,让演员从“打工人”变成“IP合伙人”。
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公司负责运营指导,粉丝量和收入挂钩,这样大家才有动力。
在经营理念上,他始终强调“长期主义”:“拿到十年版权和十年场地运营权,就是要做长期项目,不是赚快钱,文旅项目的核心是内容,只有持续投入,才能保持竞争力。
如今,长春动植物公园,已经成为吉林省头部景区之一、东北文旅项目顶流,新媒体平台全国景区类目流量前十,更被全国网友称为“最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主题乐园”。
他的成功,不仅激活了吉林长春的夜间经济,更给全国传统文旅项目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创新模板。
不用追求高大上的硬件设施,只要找准核心IP,做好互动体验,深耕目标客群,拥抱新媒体流量,就能实现破圈增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