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牧青:如何认知旅游业复原力?
文旅要闻 旅思马记 2023-02-21 17:52:58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旅思马记,ID:lvsimaji,作者:马牧青

联合国大会提出“旅游业复原力”,既关注了旅游业因三年疫情而遭受的致命性冲击,也关注了复原力对于旅游业本身及整个经济社会续发展的重要性与意义。对于旅游业复原力,依我个人理解,应是整个行业应对自身脆弱性以及天灾人祸,亦即因自然和人文环境受到威胁而产生的行业性反弹能力和复苏能力,当然包括产业的再生力和持续力,以及企业由此激发出的产品创新力和迭代力。

联合国大会日前通过决议,将每年的2月17日定为旅游业复原力全球日。联合国大会决议中明确:“旅游业具有脆弱性,需要发展具有复原力的旅游业,以应对行业面临的各种冲击,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金融普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助于推动环境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消除贫困与饥饿等,从而最大程度发挥旅游业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企业、游客要共同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努力,通过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旅游业,采用零排放方式,降低旅游业产生的能耗,保护生物多样性”。

“决议”大体表达了以下几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旅游业具有脆弱性,三年疫情对旅游业构成了极大冲击,为此需要增强旅游业复原力,以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旅游市场的脆弱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旅游资源的破坏导致吸引力下降、安全隐患、疫情事件、季节性强、淡季易失业、受自然条件和舆论影响大、受交通条件影响大,等等;三是旅游业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如果变成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脆弱就意味着国家或地区经济的脆弱,如新冠疫情对经济的深度影响;四是为有效规避旅游业脆弱性,保持旅游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强旅游业复原力,在旅游业之外实施零排放、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那么,就旅游业本身来说,究竟如何认知并发展旅游复原力呢?

“百度百科”对于复原力的解释原本不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更非指一个行业或产业。复原力(Resiliency)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也就是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除此之外,并没有搜寻到所谓“旅游业复原力”这个概念或说辞,但是,旅游业显然需要复原力。

对于旅游业复原力,依我个人理解,应是整个行业应对自身脆弱性以及天灾人祸,亦即因自然和人文环境受到威胁而产生的行业性反弹能力和复苏能力,当然包括产业的再生力和持续力,以及企业由此激发出的产品创新力和迭代力。联合国大会提出“旅游业复原力”,既关注了旅游业因三年疫情而遭受的致命性冲击,也关注了复原力对于旅游业本身及整个经济社会续发展的重要性与意义。

我国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包括旅游在内的经济发展高质量问题,可以说,为增强旅游复原力,已经做了大量的包括心理、结构、品质、创新层面的基础工作。但是,面对灾难深重的三年疫情,旅游业还是首当其冲,旅行社甚至景区等主体产业、企业还是遭受了灭顶之灾。

在春暖花开旅游业强力复苏之际,我们需要解决的首先是复原力,然后才是高质量发展,当然,旅游业复原力与高质量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主次之别,只有先后之别。

一、复原力在于发展源动力,源动力来自于市场,因此要立足市场强化旅游业复原力。

当下旅游市场早已进入观光旅游与休闲旅游并行阶段,这是由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对此,国际知名旅游专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诺木汗认为:现阶段中国社会转型中出现“六高”新生活方式:一是高速移动,高速交通和高速信息网;二是高速联接,数据驱动、万物互联和云经济;三是高品质,进阶中产、注重品质、享受休闲;四是高智能,智能产业、智能城市、智能社区、智能家庭;五是高寿人生,老龄社会和长寿经济;六是高度自主,消费者主权、定制与共享、自由职业热。

对于高速移动、高速连接,交通条件和通讯条件的改善和市场区位的趋近,中国旅游最大的短板“行”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对于高品质和高智能,大量高端消费需求被释放,高质量、全方位、多元化旅游产品的创新与提升日显必要和迫切。对于高寿人生,涉及大健康、森林康养、森林乡村等,与旅游结合可拓展乡村空间,延伸乡村休闲度假业态。对于高度自主,催生了Z世代的惊人消费能力及与其追求自然、自由、自在的“三自”消费特点相伴生的个性化、虚幻性、随机性产品。

可以说,市场在,复原力无处不在。疫情三年,受冲击最大的是旅游业;疫情解除,最先恢复的也一定是旅游业。这是我国强大的经济发展实力和旺盛的旅游消费能力决定的。2023年春节作为一个即特殊时段,尽管不能说明全年或整体旅游的发展情况,却可以预示一种向好的、积极的、光明的走势。

二、复原力在于产品创新力,主要是在融合中创新,这是增强旅游业复原力的根本。

“六高”消费变化,正在引发一场中国旅游消费革命,涉及中国社会的各年龄阶段群体:一是z世代价值观、人生观和消费观主导旅游新趋势、新消费,后劲十足;二是亲子和研学产品对于游乐和教育旅游的拉动不可忽视,带动整个家庭消费;三是白发旅游和旅居式养老需求渐趋旺盛,尽管花费不多,但在特定的时间段聚集力强、消费持久、潜力巨大,不容小觑;四是中青年人由于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亚健康问题显现,以治未病为诉求的修身养性养生需求日益强烈,这部分人消费大、品位高、频次多,值得关注。

新消费引导新市场,新市场引发新变局。在大众旅游市场和国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老旅游已变成新文旅,新文旅需要不断创新,而融合就是创新取胜之道,这种融合包括市场和资源的城乡融合、风景与场景的吸引力融合,以及行业与产业之间的文旅融合、科旅融合、农旅融合、体旅融合、工旅融合、商旅融合、康旅融合,等等。

鉴于新文旅在休闲、度假、娱乐、运动、康养等方面的强劲市场诉求,原来面向异地观光的出行距离要求显然已逐渐淡化,老定义、老观念、老产品、老业态、老空间、老时间、老景观、老做法已经跟不上新兴旅游市场发展要求。

新文旅的创新需要“旅游+休闲”的极致叠加和品质升级,“风景+场景”、“环境+情境”、“文创+科创”成为日常。场景有时会成为核心诉求,尤其对于风景一般的旅游区与。情境重于环境,这是休闲度假旅游修身养性之于文化精神层面的现实需求和最高期望。科技甚至可以像文化一样共同构成新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两翼。文化是旅游内涵,主题才是旅游的灵魂,包括VR/AR/元宇宙在内的现代科技技术成为娱乐休闲产品的强力支撑。核心吸引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旅游六大要素中的“游”,其余的吃、住、行、购、娱皆可独立或聚合成为旅游核心吸引力,甚至在某些旅游区观光已经成为休闲度假的配套产品,如莫干山。

三、复原力在于环境可持续性,生态旅游是增强旅游业复原力的自然与人文的双重保障。

生态旅游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为此,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含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目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以及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

由于生态旅游注重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本土性,明确要求维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物多样性,给旅游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资金,增加旅游地居民的经济获益,增强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不影响后代人满足其对生态旅游需要的能力,因此生态旅游成为增强旅游业复原力的最根本保障。这与联合国决议中旅游业复原力新提法高度一致。近年我国建立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已经为旅游业复原力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复原力在于市场均衡性,表现在旅游业态和产品的均衡性,以及国民经济的双循环方面。

2020年5月,中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做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与联合国提出的旅游复原力决定旅游可持续发展,并带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是高度一致的。

经济规模越大,国内循环的比重越高;服务业比重越大,国内循环的比重越高。文化和旅游业作为典型的综合性服务产业,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开放度高,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新发展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旅游业是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它承担着文旅融合发展、文化交流传播、经济转型升级、民众生活质量提升等重要战略任务。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这就涉及国内国外双循环以及出入境游的平衡性和均衡性的高质量发展问题。

从旅游业来看,“内循环”侧重在城市休闲、乡村度假;“双循环”则侧重在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发展。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文化和旅游发展迎来新机遇,这体现在高质量的产品不断推出,产业、片区建设和业态不断升级方面。文旅行业应依托高质量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的培育,促进出境文化和旅游消费向国内消费的转化,做大做强国内消费市场。同时,应挖掘利用世界遗产、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体育赛事、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战略等中国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重大事件的吸引,积极发展入境消费市场。

联系当下国内旅游发展战略与形势,发展有复原力的旅游业,除了应强化“文化赋能”、升级场景化旅游体验、丰富微度假等深度游产品,更重要的是建立政府引领、产业主导的旅游高质量发展机制。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客源地、集散地“三合一”的重要空间和引领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的核心区域,应建立有效的旅游设施与环境建设机制、高质量发展战略,这是提高旅游产业经济的复原力的重要条件,是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阵地。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