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国家营地 · 国民研学
文旅要闻 中国旅游研究院 2023-03-20 14:51:39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旅游研究院,ID:CTA20080606,作者:戴斌

3月20日上午,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绍兴发布”活动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戴斌院长做《国家营地·国民研学》主题演讲,全文如下:

研学旅行已经完成了概念导入、政策支持和市场实践阶段,对于推进中小学生社会教育,唤醒国民研学意识,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对于需求侧和产品层面的标准化建设,着眼于宏观层面的研学旅行供给侧理论创新和产业实践还相对薄弱。为了更好推进“书生意气的研学,家国天下的旅行”的发展理念,我们需要在总结近年实践的基础上,从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由营地到城市再到线路,对新时代的研学旅行做出必要的空间规划。

01
建设一批面向少年儿童的国家营地,形成新时代研学旅行的重点项目支撑

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营地教育已成为很多国家的重要教育形式,也是极具吸引力的研学旅行目的地。世界知名的国家营地包括俄罗斯的小鹰营地、阿泰克国际营地和全俄儿童中心海洋营地,英国Inspiring Learning和Gilwell Park,美国莱尼克斯高端传统营、顶峰营地、冠军营地和K&E营地,瑞士的Les Elfes国际营。这些营地均位于风景优美历史遗产丰富的地区,由国家建设或资助,为少年儿童提供短期寄宿服务,以及户外体育、野外生存、天文学、传统文化、团队领导力教育和国际青少年交流项目。与传统的制式教育和课堂教学,营地教育的学习内容和培训项目可以规模经济的专业运营的方式,为教育对象提供场景化的天文、地理、体育和人文学习项目。

国家营地不是获得财政补贴为导向的国家级营地,更不应成为部门争权、地方争名、企业争利的名利场,而是由国家主办的,承载国家意志的国民教育体系必要组成部分,是以涵养少年儿童文化自信、增强国民科学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机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宜再走国家出政策、部门出标准、地方创建申报的传统模式,而应由宣传部门牵头,财政、发改、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共青团、文化和旅游部门共同参与,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高度规划布局和选点建设。如同建国初期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那样,国家的事情国家办,用国家财力将国家营地建设成为国民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战略支点。所需建设和运营经费应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即国家营地的建设主体是国家而非社会,运营主体是政府而非市场。现在由教育、体育、文化和旅游部门依标准认定,由企业运营的各类营地,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地和文创产品销售地,本质是研学产品导向的国家级营地,而非国民教育导向的国家营地。

我们倡导的国家营地建设当然可以借鉴国际经验,但是更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式现代的时代要求相结合。建成后的国家营地应是承载优秀传统文化之地标,且昭示未来发展之方向。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国民教育体系多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升学考试,将优秀人才选拔出来。今天的中国依然需要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人文社科、经济贸易和社会管理人才,更需要合格的公民和就业导向的职业技术人才。这样的人才不应是应试导向的单向度人才,而是热爱生活、了解自然、融入社会的现代公民。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向社会向国际开放的国家营地,以弥补制式教育之不足。国家营地的选址范围可以是考古遗址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可以是文化、艺术、教育和科技集聚的重点区域,也可以澳门特别行政区这样的城市空间。

02
培育一批面向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文明交流互鉴的研学城市

在当代旅游版图中,无论我们如何强调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地、民族风情为依托的景区景点和乡村的重要性,包括强调将旅游工作的重点放在乡村,都无法取代“旅游工作的重心应当,也必须在城市”这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无论是从旅游客源地、旅游集散地,还是旅游目的地的视角看,城市都以其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及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优势而成为研学旅行的基础市场和关键支撑。长期以来,旅游行政部门和研究机构更多将城市视为理所当然的旅游市场,包括研学旅行的组织者,都有意无意在弱化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角色。事实上,无论是文化遗产的富集程度、文化地标和艺术中心的高度、还是科技研发和工业制度的力度,国家枢纽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旅游价值都被极大低估了——如果不是忽视的话。

为什么现在提出研学城市的概念?研学旅行还处于市场导入期,尚未完成应有的理论建构和政策设计。如果将主体局限于中小学生,内容指向移动课堂和非遗体验,如果将组织者限定于学校管理者和旅行社,甚至将研学旅行指导师引向考证模式,就很容易变成一个内卷的产业体系。如果仅仅把研学旅行当作一门生意来看,就算是市场规模再大,也不是国家战略格局中的研学旅行应有的样子。如果将大学生也纳入到研学旅行的主体,将会形成小学生接受必要的县(市、区、旗)情教育、初中生接受必要的市(行署、州、盟)情、高中生接受必要的省(市、自治区)情教育、大学生尽可能接受国情教育的分级提升体系。为此,必须抓住城市客群的旅行需求和研学供给的内在优势,依托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培育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科技教育资源富集的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研学城市并不能完全按照量化的标准去申报、创建和验收,而是在尊重其内在演化逻辑和支撑要素的基础上,通过示范城市加以引导。

为什么要在绍兴设立研学旅行气象站?要促进研学旅行这一新生事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要对需求市场和供给要素的规模、结构及其变化进行定期监测,并形成日趋完善的专项数据库。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促进、监管和调控政策,形成数据中心、实验室、研发和教育培训基地。通过专题报告发布、会议、国际交流和展览交易,对全国和亚太地区的研学旅行形成专业支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历史人文底蕴,以及政策法律和营商环境等因素,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与绍兴市人民政府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合作建立全国首家研学旅行气象站。如大学之于城市,研学旅行气象站之于研学城市,也是内嵌、耦合、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关系。

为什么要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做国家营地的实验?当然有发展内地青少年赴澳门研学旅行,推动澳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也有引导博彩企业转型,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化的目标;更因为近代史签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足迹,可以让内地的青少年看见饱经沧桑而又自强不息的近代中国;莲花广场、回归纪念馆、横琴深度合作区,可以让内地的青少年看见“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澳”伟大成就的当代中国,逐渐建成的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服务合作平台、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可以让内地的青少年看见共建人命运共同体的未来中国。

03
推广一批面向不同年龄段和寓学于游的研学旅行国家线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面向入境旅游市场的“京西沪桂广”“长江三峡”可以视为自发生长的国家旅游线路。九十年代后期国民消费为基础的大众旅游兴起后,旅行社开始主导旅游线路的设计、开发与推广,比如“华东双飞五日游”“河西走廊自驾游”。随着互联网兴起、汽车普及和90后的入场,自驾、自助、攻略开始成为旅游市场的关键词,旅游活动的碎片化消解了旅行社主导的观光旅游线路。在获得自由度、个性化和多样性的同时,旅游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也面临消散的危险。当我们以“我的行程我做主”的名义,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文化意义消解为漫不经心的逛吃逛吃,旅游可能很快就会走向价值悬置的个体虚无和集体无意识。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该是重构科学和人文为指归的国民研学旅行线路的时候了。

一是国家文化公园线路。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及其沿线城市和乡村,蕴含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红色革命文化的精神谱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空间载体,也是践行国民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旅游线路。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政府和业界、文化和旅游学术共同体都在探索融合的主体、路径和方法,也在项目建设、产品研发和创业创新上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在需要以更加自觉的历史意识、更加宏大的全球视角,主动构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当代时空。以一年四季、七个公共假期和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以五大国家文化公园为空间轴,以国家营地为支点,以研学城市为支撑,形成时空交错的当代研学旅行系列国家线路。

二是边疆史地线路。2021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要“铸牢各族学生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化在各族青少年的血液中”。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文化认同不能只通过课堂教学,而是在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行程中涵养。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边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重正如着名史学家陈寅恪所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遂能创空前之世局”。培育和推广边疆史地国家线路,让青少年在林海雪原、大漠戈壁、藏羌走廊、南传佛教、改土归流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时空中穿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会每个人的心中扎下根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生意气和家国天下,这才是旅游和教育部门应当谋也必须谋的“国之大者“。

三是国家公园、科学考察、田野调查等线路。2019年,中央正式提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22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为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110万平方公里的“最美国土”共涉及现有自然保护地700多个,10项世界自然遗产、两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9处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国家公园固然要强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也要开展科普宣教和社区发展工作。游业经济属性强、市场化程度高,但是旅游活动则有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社会属性。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加持,需要科学、技术、地理、天文、水利等科学的托底。对于大学生、青壮年和低龄老年人而言,沿着国家公园去旅行,并将科学考察和田野调查纳入其中,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学习体系,无疑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和极其重要的意义。

旅游是人民的基本权利,是人类长存的生活方式,也是人与自然和社会跨越时空的对话。建设好国家营地、研学城市和国家线路,让更多国民万卷书易读、万里路不难,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未来旅游该有的样子。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