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重磅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介绍了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取得的成果。人民日报评论——肯尼亚有了第一条现代化铁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重焕生机,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再创辉煌,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卖到了东南亚,中老铁路让东南亚水果有了更便捷出口通道……世界经济版图上,没有哪个倡议能像共建“一带一路”这样,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凝聚如此广泛的民心。
2013年3月,习大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共同发展,让曾经“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的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再次绽放灿烂的光芒。
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汉唐古都长安”所在省份,陕西也紧抓机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传承弘扬丝路精神,持续提升文旅影响力。
01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强化文化引力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强化文化引力
10月15日-29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将在西安举行。据介绍,届时将有37台国内外精品演艺佳作轮番上演,600余件优秀美术作品集中展出,80余场专题特色活动相继举办。
据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杜金根透露,本届艺术节共吸引了9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9个省(区、市)的艺术家参与。《草鞋县令》《八步沙》《掀起你的盖头来》《运·河》等多部国内获奖优秀剧,将与来自17个国家的14部高品质剧目、节目一起亮相艺术节舞台,为古城人民带来一场艺术盛宴。
可以预见的是届时西安将再次掀起旅游热潮。近年来,西安堪称中国文旅界的顶流,始终活跃于中国热门旅游目的地Top10。以刚结束的中秋国庆双节假期为例,西安处处呈现“人从众”之景。
西安全市各文博单位共接待观众约237.18万人次(含城墙景区约25.83万人次、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约35.14万人次,汉长安城遗址公园约5.87万人次,华清宫景区约20.68万人次),较2019年175.25万人次增长61.93万人次,增幅35.3%。其中,西安博物院接待观众8.01万人次,西安钟鼓楼博物馆接待观众14.02万人次,青龙寺遗址保管所接待观众5.29万人次,西安事变纪念馆接待观众3.06万人次,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接待观众8.50万人次,大唐西市博物馆接待观众5.08万人次。《长恨歌》《1212》《复活的军团》等演出活动即便持续加演,也依然场场爆满。
巨大的人流量有效拉升西安经济发展。据西安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重点监测的49家商贸流通企业实现销售额18.05亿元,日均同比增长12.24%。其中,商品零售额17.23亿元,日均同比增长11.6%;住宿餐饮收入0.82亿元,日均同比增长27.7%。消费市场快速增长,旅游消费同比增长超过500%。”
得益于西安的“显眼包”表现,宝藏陕西省内全域旅游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据陕西省文旅厅信息显示,“双节”期间,全省旅游“多点开花”实现新增长,接待游客数与旅游收入均超过2019年同期,800余项文旅活动和70条精品旅游线路引流能力显著。据透露,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将首次举办“丝路起点文旅体验”之旅,组织艺术家们实地参观体验陕西多处丝路文化主题景点,让更多外国朋友了解陕西。这将进一步推动陕西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02
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 陕西守阵出“新”
西安钟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宝塔山、华清宫、西安城墙、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华山、西安博物院、黄河壶口瀑布景区……近年来,陕西文旅市场人声鼎沸。据数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陕西接待游客3.4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918.36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5.22%、80.01%。而在7月至8月暑期,陕西接待国内游客1.74亿人次,同比增长108.6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80.99亿元,同比增长151.93%。这充分彰显了陕西在文旅市场上的号召力。
“到202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旅游总人次达到9亿人次,形成文化旅游万亿级产业板块。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成为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目标。就此,陕西正以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空间分布为依托,统筹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彰显“文化陕西”品牌,坚持区域联动、协同发展原则,构建“一核四廊三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一核”即西安文化和旅游发展核心区,“四廊”即秦岭生态文化旅游廊道、黄河文化旅游廊道、长征红色文化旅游廊道、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廊道,“三区”即关中综合文化旅游区、陕北国家红色文化旅游区、陕南自然风光和生态文化旅游区。
如何进行有效落地?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指出,不仅要通过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打造文化旅游重点产业链和提升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更要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做大做强国有文化旅游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以推动市场主体提质增效,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发展数字文化旅游产业,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迈点梳理资料发现,在市场主体层面,陕西已经构建了囊括省市级、地方国有和民营在内的完善文旅集团市场运营体系,现有文化及相关产业经济主体约12万户。
第一梯队,陕文投集团、陕旅集团、曲江文旅形成了稳定的“三足鼎立”态势。以陕旅集团为例,成立1998年,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旅游集团排头兵,多次跻身“中国旅游集团20强”,成为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TOP10文旅集团之一。曲江文旅2023年半年度营收同比增长53.28%,净利润同比增长115.17%,其母集团曲文投连续11年蝉联“全国文化企业30强”。陕文投集团则是中国最佳旅游投资机构,成为万亿级文旅重点项目打造主力军。
第二梯队,西安旅游、榆林文旅等市县级文旅集团则立足各自优势,深挖资源,持续提升影响力。依托深厚历史底蕴,榆林文旅旗下的4A景区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就在暑假和双节期间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关注。在“考古研学、遗址穿越研学、艺术研学”等主题鲜明的活动下,榆林文旅让遗址文化“活”了起来。
类似的案例在陕西境内还有很多。在高质量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行动方案指引下,陕西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项目推进长效机制,省级主抓文化厚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市场前景良好的20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市县加大对入库项目支持力度。以西安为例,《长恨歌》、《长安十二时辰》、“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等唐朝文化内容IP成为引流核心。今年双节假期,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举办的“桂月秋思·望长安”系列活动备受好评。
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为蓝本,通过贴合时代需求的创新方式,陕西描绘出了精彩纷呈的文旅产品画卷。正如迈点专栏作家吴泓锦评论的那般:“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长安十二时辰主题文化街区、永兴坊、西安城墙、碑林、永宁门、华清池所感受到的那种历史与穿越,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打开微信朋友圈和抖音里面,也都是‘长安日夜迷人眼’。”。
03
文化强省任重道远 唯徐徐而图之
丰富的文旅资源、创新的文旅玩法、精彩的文化活动、积极作为的文旅班子……陕西文旅为中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颇具引领性的文旅深度融合道路。
全国首个唐风沉浸式主题乐园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入市即火爆,成为全国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演艺《长恨歌》常常爆满,成为现金牛产品;从文化中走来的“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以深度互动体验实力演绎了IP的影响力……这些极富创意的文旅产品都成为其他省份文旅集团竞相考察学习的对象。
此外,为优化旅游体验,陕西提升文化设施,对文化场馆进行了全面的提档升级,并建成了考古博物馆、西安国家版本馆等一批地标性文化设施和陕北、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在这些亮眼的表现下,迈点亦观察到,陕西文旅行业存在明显的问题和短板,比如西安的遥遥领先,陕北、陕南的相对弱势;文旅集团等市场主体虽梯队完整,但实力悬殊、合力不足。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高阳概括道:“该省尚未形成省域文旅产业发展格局。”
文化强省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但陕西正以解多元方程组的稳定心态,通盘考虑多个变量,强化大文旅、大融合、大发展理念,实施“文旅+”“+文旅”行动,打造产业链群,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