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多家上市旅企公布了2023年最新财报,其中以丽江股份、锋尚文化为主的旅企实现了数十倍的净利增长。在2023年旅企普遍盈利的大趋势下,文旅行业是否只是表面“繁荣”?长期主义坚持下,上市旅企2023集体盈利背后又有哪些值得思虑的“隐忧”?
01
上市旅企
2023年报盈利喜人
上市旅企
2023年报盈利喜人
近期,多家上市旅企发布2023年财报。丽江股份2023年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增加59倍。其中,以三峡旅游、祥源文旅、天目湖、长白山、黄山旅游等企业为主,景区旅企实现了普遍盈利。
丽江股份在3月11日发布了2023年财报。报告显示,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约7.99亿元,同比增长152.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27亿元,同比增长近60倍。
锋尚文化也在3月9日发布2023年年报。根据财报显示,2023年锋尚文化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盈利能力上升。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6.77亿元,同比上升111.46%,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上升813.92%。按单季度数据看,第四季度营业总收入3.07亿元,同比上升270.98%,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7583.45万元,同比上升323.17%。
除此之外,根据此前诸多上市旅企发布的2023年财务预报,A股大多数旅企在2023年实现盈利,部分旅企扭亏为盈或大幅减亏。其中,以三峡旅游、祥源文旅、天目湖为代表的景区旅企2023年涨幅最大;以复兴旅文、新华联、黄山旅游为代表的旅企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综合来看,在2023年供需两旺的文旅消费趋势下,旅企盈利已成为行业普遍规律。
祥源文旅2023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45亿元至1.6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近60至70倍。三峡旅游预计2023年净利润为1.3亿元至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9至38倍。其业绩有望在2023年创下历史新高。
除以上企业之外,天目湖2023年年度预计实现净利润1.40亿元至1.5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2-1.35亿元,同比增加589.42%-663.29%。长白山预计2023年度经营业绩将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36亿元至1.4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36.99%到354.42%。
在分析业绩预增的原因时,许多企业在预报中都提到了“客流量的大幅增长”。其中,2023年长白山景区接待游客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有较大的幅度增长,公司营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约4.34亿元。三峡旅游提到,其核心产品(两坝一峡、长江夜游)游客接待量216.75万人,较2022年同期增长367.08%,较2019年同期增长75.17%。黄山旅游2023年黄山景区累计接待进山游客457.46万人,同比增长227.48%。
而祥源文旅的高客流量则持续到了2024年春节。其在2024年春节假期景区业务接待游客48.71万人次,同比2023年春节假期增加40.30%,同比2023年春节假期增加71.23%。
景区旅游类上市公司去年业绩普遍大幅回暖,客流量的增加是一大因素。从诸多上市旅企的业绩报告中也可看出,文旅行业的复苏迹象显而易见。
02
丽江股份“增幅”
凭啥领跑A股
丽江股份“增幅”
凭啥领跑A股
在已公布2023财报的几家旅企中,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丽江股份)是云南省第一家旅游上市企业,业绩增长势头最为显著。其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净利增长近60倍,业绩增幅领跑A股旅企。
拆分其业务来看,其产品共分为索道运输、印象演出、酒店经营、餐饮服务和其他业务5类。在2023年的营收占比中,索道运输、酒店经营、印象演出三项为主要盈利产品,分别占2023年营收的48.44%、23.55%、17.15%。丽江股份盈利的“三板斧”仍然来自于索道、酒店、演艺三个传统业务。
公司的索道业务共分为三部分——冰川公园索道、云杉坪索道和牦牛坪索道。三条索道共计接待游客612.11万人次,同比增长418.21万人次,增幅为215.67%。其中:冰川公园索道接待游客316.22万人次,同比增长186.20万人次,增幅为143.20%;云杉坪索道接待游客257.74万人次,同比增长200.06万人次,增幅为346.89%;牦牛坪索道接待游客38.15万人次,同比增长31.94万人次,增幅为514.46%。总的来看,索道业务营收增长主要受到景区客流增长的影响,加之索道业务的高毛利属性(2023年丽江股份索道运输业务毛利率高达84.56%),索道业务是丽江股份实现整体盈利的主要原因。
除索道运输业务外,丽江股份2023年盈利的第二板斧是酒店业务。2023年丽江和府酒店有限公司(含洲际酒店、英迪格酒店、古城丽世酒店、5596商业街、丽世山居)实现营业收入近1.48亿元,同比增长6163.11万元,增幅为71.74%,实现净利润368.34万元,同比增长120.38%。迪庆香巴拉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含迪庆英迪格酒店、奔子栏丽世酒店)实现营业收入3783.05万元,增幅为64.86%,净利润-2422.03万元,亏损金额同比减少364.98万元。酒店业务在2023年虽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整体来看,仍然为全年贡献了近1/4的营收,并进一步使酒店业务大幅减亏。
另外,演艺演出是丽江股份盈利的第三板斧。丽江股份推出的《印象·丽江》系原生态大型实景演出,其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演出门票收入。2023年《印象·丽江》共计演出739场,同比增长462场,增幅为166.79%,共接待游客156万人次,同比增长125.98万人次,增幅为419.57%,2023年为企业带来约1.37亿元的营收。2023年,《印象·丽江》的毛利率达到58.84%,是继索道业务之后毛利率第二高的业务。
分析来看,丽江股份全年的高增长表现离不开旅企三项传统业务——索道运输、演艺和酒店。但从企业整体的盈利结构来看,其经营模式仍然表现出对传统类景区业务的依赖。
03
旅企盈利“三大件”
交通、资源、产业链
从如今公布的数据来看,上市旅企2023年表现出了整体“繁荣”的趋势。在该趋势下,盈利的企业也表现出了某些共通之处。
高毛利“交通主业”
与交通相关的主业正在成为旅企盈利的重要因素。例如,三峡旅游的景区客运、旅游包车服务;祥源文旅在湖南凤凰古城景区沱江游船服务、在齐云山通过提供索道、竹筏及景区交通车服务取得收入、在黄龙洞景区通过提供游船运输、语音讲解及景区交通车产品取得收入;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司拥有长白山三个景区道路运输独家经营权,从事长白山三个景区内的游客运输、旅游车辆租赁、停车场管理等业务。并且依托景区运营相继拓展了网约车、景区包车、省际包车和长白山区域内景区至镇区、机场等目的地的区间班线业务。
企业围绕景区建立起了如旅游客运、天梯、游船、索道业务等高毛利的“交通主业”,同时会在此基础上提供语音讲解等附加增值服务,进一步对旅游资源形成“垄断”。此类交通型服务在景区中,往往会成为游客的“硬性需求”,在交通资源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企业也将收获全部客源和收入来源,依靠高毛利的交通业务建立盈利的基础。
景区资源的“绝对稀缺”
稀缺的景区资源是许多旅企的立身之本,自然景观类景区更是具有不可复制及稀缺性。纵观2023年大幅盈利的旅企,大多为全国著名的旅游景区,拥有绝对差异化的旅游资源。
例如,三峡旅游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长江三峡;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三江之源”,拥有欧亚大陆北半部最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系统,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和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景区是“中国十大风景区名胜”。本身就自带稀缺价值的景区,在市场中都拥有不可替代性,也因此形成了绝对的资源优势。
多元延伸的“产业链”
酒店餐饮对于许多景区的意义除了增加多元收入之外,也是企业对“吃、住、行、游、娱、购”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与拓展。除了保证主业赚钱之外,多元业务链也有助于各业务之间发挥联动作用,更易推出组合类产品和服务。因此,即使一些旅企的酒店业务或餐饮业务尚未盈利,但出于对整体业务布局的价值补充,多元业态似乎已成为旅企的共识。
例如,丽江股份的酒店业务在2023年并未完全扭亏为盈,但其酒店业务仍然拥有绝对的区位优势。和府洲际度假酒店和丽江古城英迪格酒店是丽江古城内仅有的国际品牌休闲会议酒店;迪庆英迪格酒店位于独克宗古城旁,与独克宗古城毗邻,距离古城核心区及热门景点转金筒附近,区位优势明显。
04
传统旅企盈利
仍需警惕潜在隐忧
传统旅企盈利
仍需警惕潜在隐忧
从财报数据来看,文旅市场在过去一年表现出的是一片繁荣图景。旅企普遍盈利之下,是行业的长期趋势,还是市场的阶段性回温?在市场过去一年的旺盛需求下,许多旅企走出亏损开始盈利,但文旅企业未来还有很多难题需要克服与化解。当下传统旅企正处在关键转型期,仍需警惕未来的潜在隐忧。
营收存在“天花板”
仅依靠门票、索道、游船等传统业务难以实现长期稳定的盈利,天气、季节、交通等外界因素将共同了景区营收的“天花板”。门票经济下,景区的收入更依赖客流量。但景区的承载能力往往有限,仅依靠门票等传统业务将很快到达景区收入的“天花板”。按照景区每日客流满载的理想状态,企业能获得的门票收益也是一定的,收入上下浮动的空间极小。传统的索道经济、游船经济也同门票经济一样存在营收“天花板”。长期发展下去,无法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收入增量。
2023年文旅市场的整体繁荣,一方面来源于文旅消费市场的恢复;另一方面,在市场补偿情绪下,也出现了部分非理性增长。随着补偿性情绪逐渐消失,市场需求逐渐回归理性,企业仍然需要找到能带来长久盈利的“增量空间”。
业务模式难复制扩张
依托于景区或地域资源建立起的经营模式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规模扩张,如何摆脱地域限制,将现有业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输出,也是旅企在寻求业绩增量时面临的难题。
由于景区在地资源的限制,围绕景区建立起来的附加业务模式很难在全国复制。除了演艺业务、动画影视等软业务之外,许多重资产业务如游船、索道在市场中并不具备进入壁垒,脱离原有景区之后,难以形成绝对竞争优势。例如宋城演艺依托“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商业模式,已经在杭州、三亚、丽江等地完成复制,在多地进行业务规模的扩张,此类软业务在全国实现规模化可能性更大。
旅企的季节性盈利难题
从旅企的财报来看,诸多旅企在经营上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丽江股份财报显示,主营业务中索道运输、印象表演和餐饮服务有一定季节性,第三季度是丽江玉龙雪山景区接待游客最多的季节,也是公司接待人数最多的季节,公司第三季度的收入及利润占全年比重均较大;长白山公司盈利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长白山景区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长,客流较夏季显著减少,旅游旺季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第三季度。
在对旅企运营模式进行分析时,经常会将迪士尼拿来与之对比。迪士尼之所以能成为全时旅游景区且拥有较高复购率,并且许多家庭愿意购买迪士尼的年卡,除了优秀的IP之外,景区相比迪士尼还缺乏优质的内容和“景区故事”。近日,全国政协常委陈彦表示:现在的年轻人文化素养、审美能力越来越高,是糊弄不了的,简单的文旅产品无法吸引年轻人。做文旅产品要有长远打算,让大家看了还想再看、愿意主动传播,才更有意义。
提高产品的复购率以及持续盈利能力,降低企业盈利的季节性风险,是一项漫长且复杂的工程。让游客形成对景区的消费习惯,除了在产品形式上推出季卡、年票之外,还应持续修炼内功,让消费者为内容买单。
综上,在文旅行业的整体盈利趋势下,2023年市场的旺盛需求也为旅企创造了“回血”的机会。随着文旅行业逐渐回归理性,旅企更须修炼自身,迎接未来市场和消费者的长期考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