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到底还搞不搞了?
文旅要闻 易水文旅 2024-11-07 14:50:41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易水文旅,作者:孙小荣 周易水

近几年,地方旅游系统经常会问:“全域旅游”,到底还搞不搞了?

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曾几何时,全域旅游搞得热火朝天。2019年、2020年,按照约定创建验收的时限,两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先后被认定,首批71家,第二批97家,总计168家,约占500个市县区级创建单位的34%。

此后就再无下文。“全域旅游”也慢慢淡出了“文化旅游”发展的宏观叙事语境。那些未被认定的创建单位,心怀不甘,翘首以盼,至少要给一次验收机会,“不上不下”最熬人。他们都按照评定标准,付出了人力、无力、财力等,而那只验收“靴子”却迟迟未落地。哪怕是一个残酷的失败结果,也是一个确定的答案。

对于已经获得认定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后续究竟发展如何?是拿了块牌子高枕无忧,还是固本创新、持续推动全域内的旅游发展升级?是否还保有创建时那种可持续的推进力度以及优惠扶持政策?是否产生了当初预期的“示范”和“带动”效应?究竟有没有获得市场消费者的认可?这些问题,也都无人问津。

从近几年的旅游发展实践来看,“全域旅游”在市场端倒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县城旅游、特种兵旅游、反向旅游、下沉式旅游、摆烂式旅游、露营旅游、生活化旅游(游客钟情体验当地的菜市场、大型特色商超等)……

尤值一提的是,现在很多游客已经绕开了“密集”的传统景区景点,走向地广人稀的乡村田园、峡谷深山,甚至边缘、边疆地带,追寻野奢体验,只是为了在人群稀少的空旷自然环境中,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被压抑的身心。当然,有些人甚至因此而失踪、负伤、丧命……

是一味地指责“野游客”们没有安全意识、素质低下吗?是一味地指责“网红滤镜”诱导人们去“野景区”玩耍打卡吗?是地方政府在危险地带树立一块“此处危险,请勿游玩”的牌子,就可以高枕无忧吗?还是“以游客为中心”,以他们的脚步来丈量旅游管理运营服务的边界?

“大禹治水”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好的治理是“宜疏不宜堵”。哪里有需求,就应该哪里有供给;而不是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堵截,这是科学管理的常识。当然,旅游发展不能越过生态环保、文化禁忌和遗产保护的底线。

也正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并重视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全域观”即全局观、全面观、系统观、生态观,是符合“万物皆可联,百业皆可融”文旅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

当前,需要顺应旅游空间泛化、旅游要素泛化、旅游消费泛化、旅游融合泛化趋势(尤其是在疫情后的非传统旅游要素“单品”爆火引领旅游消费,逆向游、奔县游、轻户外、City walk等旅游新形态的兴起,更加佐证了旅游泛化的趋势)。

而欲将旅游业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党政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共建、城乡融合、主客共享,构筑符合现代化旅游业发展综合治理体系的“全域旅游”,无疑是激活旅游资源潜能、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扩大旅游消费规模、带动旅游就业创业、促进旅游综合带动效能,以实现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底层逻辑。

当然,如果“全域旅游”不搞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后续不评了,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毕竟每个时期政策端的工作重点不一样,但需要有个痛快话,让还在奋力投入其中的及时止损、减少内耗、调整方向,也算是个交代。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