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民航之翼,作者:翼哥
据有关报道,2025年6月26日,民航局召开电视电话会,专题部署民航领域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工作。
民航局局长宋志勇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工作要求,分析了“内卷式”竞争在民航领域的特征表现和内在原因,阐述了民航领域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重要意义,并就抓好综合整治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虽然这是一则简短的新闻,但翼哥认为其意义重大,传递出来的信息含量也不小。
民航局专题部署综合整治 “内卷式” 竞争工作,是民航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对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可以说, “内卷式” 竞争影响的不仅是民航发展的问题,已经影响到生存的问题。
一、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几点建议
翼哥认为,整治“内卷式”竞争必须要下猛药、出重拳,要标本兼治。
翼哥建议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是明确最低票价。
这个计算不能太复杂,简单易懂最好。
就是票价不能低于变动成本。
最低票价以行业平均座公里变动为基本,乘以航线距离,再除以平均客座率。
比如上海到北京1170公里,平均变动成本为0.3元,平均客座率85%。
最低票价=0.3*1170/0.85=412元。
低成本航空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降低10-20%。
如有违反规定的,直接取消该航线的经营权。
二是同一条航线不能超过5家航司。
航司越多,同质低价竞争就越激烈。
鼓励航司开辟新航线,原有航线有了5家航司经营就不能再批新的航司进入。
三是客座率低于70%的航线不再批新时刻。
客座率低于70%的航线意味着需求不足,就不能批新的时刻。
四是同一航线超过5家承运人不再新批新的承运人。
同一航线过多的承运人到底大家恶性竞争。
五是客座率连续3年低于50%的航线关停。
一条航线如果连续低客座率,说明市场需求不足。
如果不是落实重大任务,那么连续三年低客座率就可以取缔经营。
六是枢纽运营人航权时刻优先供给。
对于航空枢纽机场,时刻资源应优先供给给枢纽运营人,各航司要差异化竞争,不要都往枢纽机场跑。
七是限制连续亏损航司运力引进。
对于连续三年亏损航空公司,在运力引进方面予以一定程度的限制。
八是限制资不抵债航司时刻供给。
资不抵债企业说明财务状况差,资产质量不高,限制该类企业申请新的航班时刻。
九是对信用差的航司进行惩处。
对资产屡屡被司法执行,法定代表人被限高的航司进行惩处,实际减少其航权、甚至暂停运营。
十是组建民航统一售票平台。
借鉴12306,组建民航统一售票平台,减少对OTA的依赖。
二、为何要整治“内卷式”竞争
6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指出:
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
政府有引导、行业有自律、企业有行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就能稳步推进、见到成效。
我们知道,一段时间以来,无序拼价格战、同质化竞争成为一些民航业“内卷式”竞争的突出表现。
“内卷”之下,竞争失去节制,市场机制受到扭曲,给高质量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竞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所在。但竞争有良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之分,“内卷式”恶性竞争违背了经济规律,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会削弱行业整体竞争力。
二是会破坏产业发展生态。
三是会阻碍国内大循环。
民航局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具有多重重要意义。
从行业发展角度,可引导民航市场从无序竞争走向有序。
通过整治,促使航司回归理性竞争,注重服务质量提升与差异化发展,有利于民航业长期稳定发展。
在提升行业经济效益方面,能避免行业整体收益水平下降。
长期的低价竞争使航空公司盈利能力减弱,部分航司甚至出现亏损,而合理竞争可使航司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实现可持续盈利。
对旅客而言,可保障出行体验与安全。以往航司为降低成本,可能在机上服务、准点率等方面打折扣,整治后航司会更注重服务品质,旅客将享受到更优质、安全的航空出行服务。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每家企业都是搏击风浪的弄潮儿。
用制度引导良性竞争,用创新打开增量空间,在全社会形成“优质优价”的价值共识,中国经济巨轮将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
航空公司既是“内卷式”竞争的始作俑者,也是受害者,抵制“内卷式”竞争必须要从自身做起!
祝愿中国民航早日走出“内卷式”竞争的怪圈,越飞越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