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纠纷,游客和店主双双被拘!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风向,“宠客”之路遭遇大问题
文旅要闻 易水文旅 2025-08-13 10:46:35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易水文旅,作者:柳未晚 周易水

近日,有游客反映称,其在西安大雁塔附近的一汉服馆内因消费纠纷与商家发生冲突,引发广泛关注。

8月9日,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发布《关于“8.3栀子花开汉服馆涉消费纠纷冲突案”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显示,游客和店主双双被拘留。

原本就是一场普通的“选片纠纷”,谁知,弄到最后,游客、店主双双被拘留!游客出来玩,就是放松心情的,这下弄个拘留回去,恐怕也会狠狠长了教训。

本次事件的处罚结果,在历次涉旅纠纷事件中,还是比较罕见的。游客和店主,各打五十大板。

对店主的处罚,在意料之中,确实做错了;对游客的错误行为,也并没有姑息。此前,一旦发生旅游纠纷,游客总是理所当然地在舆论场是“受难者”形象,当地急迫需要千方百计安抚好游客不要把事情再“闹”大了,为此不惜答应能答应的一切条件。

事实上,有些游客将"游客至上"曲解为"维权无底线",认为"闹得越大解决越快",也熟练“掌握”了社交媒体时代利用舆论施压的诸多手段。

“好客城市”的标签,被异化为“无条件容忍游客”;“美好旅游”的答案,被统一为“无条件迁就游客”。

对于旅游纠纷,一切都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能碰到“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游客,当地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就慌了。

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既需要摒弃"按闹分配"的绥靖主义,也要防范"恃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只有坚持法律这把标尺,才能真正实现《旅游法》"保障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立法初衷。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各地推行的“花式宠游客”措施,本质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善意举措,但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非但没有化解矛盾,还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正如2023年所写《大跃进式的“游客至上”,是一种病》所言,在激荡的时代和变局中,社会矛盾日渐凸显,不同群体和阶层之间利益冲突也会增多,斗争精神更容易被激发出来。如果游客心理被主客观塑造成——“出来玩,我花钱就要当大爷”“我来花钱的,就要被无条件宠爱”,其引发的矛盾冲突恐怕也将更尖锐。

从无原则“宠客”到向游客“立规矩”,显示了一种新动向。可以说,无原则花式“宠客”之路,正在被重新审视。

各路网红文旅局长,张嘴就来一句“谁砸了XX旅游的锅,我砸他饭碗”,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也成了“宠客”的口号标配。他们完全不考虑一个城市和景区的负荷、承载力,目的地整体的服务水平甚至本地居民的“怨气”。

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欧洲多座城市爆发反过度旅游示威。数千本地人在巴塞罗那、里斯本、威尼斯等旅游名城街头,抗议大量游客的过多涌入,导致城市公共资源难以负荷、房租上涨、物价飙升、环境污染、生活空间挤压、在地文化破坏等等。

他们甚至打出口号——"这不是旅游,是入侵"、"你们的假期,我们的痛苦"、“旅游业扼杀居民生活”……

作为应对之策,意大利对游客噪音、着装、饮酒等设限,违者处以高额罚款;威尼斯向一日游游客收取5欧元“入城费”;日本京都的《观光伦理宪章》提出,“游客与居民权利义务对等”条款;有些国家面向大量涌入的游客收起了“旅游税”……

这反映了一些国家已经进入“后现代旅游”时代,正视并深刻感受到“过度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我们还处于“现代旅游”时代,依然唯流量马首是瞻,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游客是越多越好。但从世界旅游的发展进程和客观趋势,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也要逐渐认识到“过度旅游”反噬代价。

事实上,淄博烧烤大火之时,大量涌入的游客带来的扰民问题,就变得越来越突出。甚至还发生因游客“赶烤”影响当地高考学生“赶考”报警案例,直接惊动了警察。

当前,越来越多的游客更愿意探寻当地的日常生活、人间烟火,旅游体验进一步的“生活化”。然而,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未必就愿意接受“生活区”和“旅游区”合二为一的现象。

健康的旅游生态需要建立“权利义务对等”的新型主客关系。这种关系,更强调主客共享,谁都不比谁高一等,既保障游客合法权益,也守护本地生活秩序和当地人的权益。

旅游不是单方面的恩赐——原住民的生存权与游客的体验权,从来不该是零和博弈。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