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万物以荣,ID:gh_9fc77c2eb672
因为疫情,酒店这几年日子很难过,经营十分困难。从全行业来讲,利润比较好的2018年78亿人民币,2019年56个亿,因为疫情,2020年亏损116亿,2021年亏损118亿。从行业龙头来看,锦江饭店2018年净利润12.3亿人民币,2019年12.8亿,2020年2.4亿,2021年净利润3个亿,像万豪的净利润疫情前可以超过100亿人民币,可见和国际酒店集团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酒店行业已经多年全行业亏损,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酒店业到底有哪些问题?把这些问题理清楚,想明白,是我们前进的基础。
一,学习能力不强
当今日益内卷的社会,“你的对手在学习,你的仇人在磨刀,你的闺蜜在减肥,隔壁老王在练腰”,挑战无处不在,我们的酒店人在干什么?一个行业是不是持续在进步,首先就要看这个行业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行业里面的领导者。
酒店业的总经理们相当一部分都是实战出来的,他们或者是厨师或者是行李员或者是其它部门的服务员,从基层一步步做到了总经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有两个问题,一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严重不足,停留在经验管理的阶段;另一方面就是进一步发展的后劲不足。单体酒店的总经理一旦调到酒店集团去工作,常常无所适从,尤其是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的能力缺失,如何推动集团化的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本运作,常常是知识的空白点。
酒店业高端人才的匮乏,困扰着行业的发展,旅游行业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不可能吸引到第一流的人才。正常年份,酒店行业的平均收入水平四万多块钱,能吸引到什么样的人才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看一下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是: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总值/全部从业人员。全国星级酒店正常年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也就20万左右,这个数字和其它行业比是比较低的,反过来也说明了酒店行业员工收入水平不高的原因。
酒店业从上到下普遍缺乏学习能力,尤其是深度学习的能力,低效益决定了人才的低密度,形成恶性循环,已经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圈子相对封闭
酒店行业用人的圈子也相对封闭一些,近亲繁殖比较多,我认识张三,张三又认识李四,李四又认识王五,都是这样的关系,一方面有利于工作中的协作,另一方面也面临集体跳槽的风险或者工作当中形成小团体。
封闭的结果常常是对外的开放度、包容度都不够,缺乏新鲜血液,最后越来越封闭,高层次人才进不来,进来以后也活不长,最终人才越来越匮乏,人才密度越来越低,企业缺乏活力和生气。
三,创新普遍缺乏
酒店行业普遍缺乏创新,科技的应用程度也不高,这和学习能力不足、圈子相对封闭是有很大关系的。比如,金陵饭店集团拓宽视野,进军养老度假产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一个创新的举措,来源于管理层的见识和学习能力。
再比如,传统的酒店业基本上都没有能够分享到房地产成长的红利,而民营的开元酒店集团在发展酒店的同时,积极开拓了房地产业务,很多的房地产企业也以酒店的名义拿地,进一步拓展了自身的业务,分享了房地产成长的红利。事实上,“酒店+房地产”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模式,也是积极创新的结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再比如,疫情背景下,酒店业如何进行酒店资产的再效益,通过转型实现资产更大的价值?另外,如何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酒店的再效率,不断提高酒店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这些都还没有破题。
四,集中度较低,过度竞争
2019年中国酒店行业前三名的市场占有率CR3为14.3%,其中锦江国际6.1%,华住4.4%,首旅如家3.9%,而美国达到了37.4%;中国酒店业的CR7为22.2%,美国为57.2%,说明我国的酒店业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行业还没有出现绝对的领导者,市场的机会还比较多。如果要达到美国酒店业市场集中度的水平,我们的头部企业都有成倍增长的空间。
集中度比较低,市场结构呈现分散化的特点,会进一步决定市场行为,表现为过度竞争,降低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
看一下我国的航空业,市场集中度要高得多,2019年CR4为84.9%,呈现寡头竞争的格局。
五,连锁化率不高,规模效应不充分
过去我们对酒店的关注比较多放在单体酒店层面,包括学校的教学重点也还是在单体酒店,从市场来看,从发展的方向来看,我们更多要关注连锁型酒店,酒店集团才是市场的引领者。
目前,我国酒店业连锁化率还比较低。根据盈蝶咨询《2019中国酒店连锁发展与投资报告》,截止2018年底,中国有限服务型连锁酒店共42419家,目前市场规模差不多有10.5万家,也就相当于还有1.5倍的酒店还未纳入到连锁经营。
连锁化经营不仅有利于提高单体酒店的效率,也有利于提高酒店集团的规模,连锁化经营可以一定程度节约运营成本,共用一部分组织,财务、人力、采购之类的成本都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
相关的研究表明,我国酒店业的连锁化率大概在30%左右,而美国已经达到70%,一方面说明我们的企业规模还不够大,连锁化率还比较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龙头企业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六,品牌影响力不够
我们一些耳熟能详的高星级酒店,基本上都是国外的知名酒店品牌。从品牌来讲,我们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品牌是战略性资产,是加盟扩张的基础,同时也是流量的保障,对这些基本的概念,我们认识很不充分,不舍得花钱在品牌的锤炼上下功夫。其实,品牌是最稳定的流量池,在一线城市挂上了国际酒店的的品牌,就可能带来更多的客源,能够产生品销合一的效果。
品牌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有别于其他酒店有什么特点?品牌故事怎么讲才能体现传承性,才能一以贯之,才能形成强势的传播?在进入无视频不传播的时代,故事需要讲得有声有色,而不仅仅是文字表达了。
延续性是强势品牌的特点,不能今天一个主题,明天一个主题,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品牌是产品区隔的重要手段,要持续强化其独特性,才能形成市场影响力。不能讲清楚自身的差异化,也就不会有特定的目标市场,也就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业务战略。
国际知名品牌的酒店非常重视多品牌战略,再加之丰富的酒店资源,对会员有强大的吸引力,保持了客户的粘性,品牌成为稳定的客户来源,形成一批忠实消费者。在品牌方面,无论从重视程度还是从实践效果,我们都有比较大的差距。
我们的品牌影响力不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际化程度不高,主要依托的是国内市场,而不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七,产品比较粗糙
从酒店的产品来讲,目前主要还是满足住和吃的功能,应该说,这一基本功能仍有许多改进的地方。从消费者角度讲,常常会产生货不对价的感觉,主要是因为体验不佳,产品粗糙且缺乏人性化。
比如,入住退房环节,速度比较慢,连锁性企业的押金不一致,执行的标准不一致;客房有味道,卫生间下水不力,马桶冲劲不足;床铺太软,枕头虽然有不少的选择,但是没有一个舒服,床上甚至有毛发;游泳池、健身房设备设施太陈旧;早餐看似丰富,但是不可口,餐厅有油烟味道。对于高房价的酒店来讲,大家有期待,这些问题就不能容忍,影响消费体验。
上面列举的这些问题,其实在酒店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连基础的产品都不能精耕细作,不再追求完美乃至极致,说明这个行业还是竞争不足,或者是低水平的竞争,仍旧处在舒适圈。
八,营销能力差距较大
现在的许多酒店,销售能力越来越弱了,越来越依靠平台型的企业,自有渠道所占的销售份额越来越低。不仅单体酒店如此,集团化的酒店也同样如此,不得不接受平台的盘剥。
酒店集团营销能力不足更多表现为系统的建设跟不上,数据孤岛的现象比较严重,不能精准营销,而是无的放矢,盲人摸象,数字化能力建设严重滞后。
现在的营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如何有效利用并运营好这些新渠道,需要不断学习。
九,对培养和塑造人重视不够
从人力资源来讲,对培训重视不够,尤其对总经理的培训不够。学习能力不足的必然表现,就是对培训不重视,而国际知名品牌的酒店在这方面都十分重视。
国内的酒店集团在管理输出时,最大的困扰就是派不出总经理,常常临时抓差或者临时招聘,缺乏计划性的结果就是今天拓展了一家酒店,明天又丢了另一家酒店,业主不满意,口碑也不好。
国际化的知名公司一般每年都会进行人才盘点,根据拓展计划,有计划地培养拟任的总经理,对选择的人才进行培训,既有网络的知识培训,也有实际岗位的交叉培训,还有集中起来的沙盘演练,这样的人选比临时抓差的要稳定得多,专业性也更强,也更了解公司的文化和资源。
十,对酒店的资产价值关注不够
对酒店的考核,人效是被经常提及的,但是坪效和投效就提得比较少,这是酒店资产价值的体现。
坪效是指每平方能产生的效益是多少。疫情前的数据显示,香港高星级客房坪效是36元,新加坡是22元,中国一线城市五星级洒店是9元。我们许多开发商不是按照投资回报的商业逻辑开发酒店,简单追求高大上,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建筑均摊面积太大,大陆五星级酒店每房均摊建筑面积>170㎡,三线城市>180㎡,香港每房均摊84㎡,可见,我们酒店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建筑的效率比较低。在认识上还有一个误区,好像房间越大,价格可以卖得越好,其实不然。研究表明,客房面积与房价的相关性系数<0.5,实现最高房价的酒店大多不是面积最大的酒店,不是房间越大效益越好。
投效是指每投资一块钱,能够产生多大的效益。我们这方面的数据比较缺乏,其实是应该进行比较的,投资效益的高低决定了资本的流向。
要更多关注酒店资产的价值,就不能仅仅看人效,还要看坪效和投效。
酒店人员深度学习能力不强,人才密度较低,缺乏创新意识;酒店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连锁化经营不够;酒店集团品牌、产品、营销和人力资源四大能力缺乏,对酒店资产的价值挖掘不够,导致了我国酒店行业的效益不彰,面临巨大的挑战。
我国酒店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和国际知名的酒店集团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尤其是能力的提升远远不够,关键是要静下心来直面问题,锻造能力,打造系统,成就世界级的品牌和企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