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景区泡沫:当政绩变成民营企业的“负资产”
文旅要闻 老张聊文旅 2025-06-11 10:30:29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老张聊文旅,作者:张君

河南龙潭大峡谷的售票处排起了长队,游客们兴奋地讨论着1元冰棍和2元矿泉水。很少有人知道,这座生机勃勃的5A景区曾背负着“国内首家破产5A景区”的耻辱标签。2017年,因运营公司资不抵债,龙潭大峡谷黯然进入破产程序,从巅峰跌入谷底。而今它涅盘重生的背后,折射出中国5A景区创建狂潮中的集体困境——那些为了一块金字招牌不惜血本的玩家,往往在摘牌之时,便是债务危机爆发之始。


01
财务黑洞:光环背后的债务深渊

5A景区创建的代价有多沉重?数据给出了残酷答案:中小景区创建投入普遍超3亿元,大型项目动辄十几亿。更令人忧心的是回报周期错配。重庆仙女山旅游投资公司的破产重整案揭示了行业通病:重资产投入的景区配套与缓慢爬升的客流收入形成剪刀差。当疫情冲击导致“懒坝”景区客流量锐减,同时康养地产销售停滞,双重压力瞬间压垮资金链。

财务压力下,景区陷入恶性循环:门票收入占比超50% 的自然景观类景区,被高昂的人力成本与维护费用持续吸血。为维持运转只能不断借贷,最终坠入“借贷-开发-再借贷”的债务漩涡。龙潭大峡谷在破产前年收入不足2000万元,正是这种模式崩溃的缩影。

02
政绩工程:数据狂欢下的资源错配

当地方政府将5A景区视为“城市名片”,科学决策便让位于政治冲动。甘肃榆中县在贫困县帽子尚未摘除时,竟投入巨资在国道入口建造两座高28米、宽145米的秦汉仿古城门,平均造价高达3425元/平方米。这类工程往往选址在领导视察必经之路,“别有用心”的位置选择暴露了真实动机。

“创建5A”运动催生出一系列荒诞行为:北方某市在高速入口照搬南方造价过亿的“龙门”;陕西渭南的“秦东水乡”项目甚至破坏2041.5亩耕地修建旱地人工湖。这些项目的共同点在于:决策者眼中只有上级领导的认可,没有市场需求与生态代价。

03
冰火两重天:民营之殇与体制兜底

5A泡沫对不同性质景区的冲击呈现残酷分化。对体制内景区,即使陷入困境仍有回旋余地:

独山县通过“续建、缓建、转建”分类整改,将毋敛古城大戏楼转建招引企业盘活;

汝城县将被通报的广场、景观大道改造为全民健身场所和免费停车场;

仙女山旅投在法院主导下引入共益债融资,创新采用“景区经营收益+资产出售”组合偿债;

民营景区却常在债务泥潭中独自挣扎。养子沟景区的悲剧极具警示:这家4A景区盲目斥资数亿打造108个景点,甚至规划老年公寓、购物广场,最终因定位失焦、资金链断裂走向破产。野三坡旅投同样因盲目扩张导致重整,印证了民营资本在政绩工程裹挟下的脆弱性。

04
破局之路,回归本质的创新求变

湖北龟峰山景区跳出硬件竞赛怪圈,推出五大创新服务体系和280余项量化考核指标。这套“绣花功夫”成效显着:游客满意度达96.8%,二次游览率增长35%。

福建冠豸山景区的破局点在交通体验革新。鲤鱼背自动扶梯每小时输送3600人,2300米索道配备全景玻璃轿厢,构建起“快行慢游”立体交通体系。体验优化带来的口碑效应,远胜于牌匾光环。

“1元冰棍”救活龙潭大峡谷的案例更具启示。破产重组后,其放下“大投资”执念,通过平价商品策略重获市场认可。2024年“五一”单日真实客流达2.3万,全年收入冲刺亿元——没有数据泡沫,只有民生温度。

四川兴文石海则走“地质+人文+科技”融合路线,推出全国首个“行进式躺游演艺”《石海长歌》,将苗族风情与溶洞奇观结合。这种深度体验创新,跳出门票经济桎梏。

国资文旅集团也在探索转型:浙旅投集团推动雷迪森酒店品牌轻资产运营,西安曲江文旅打造“盛唐文化+文旅经济”模式。当大唐不夜城在春晚“山河诗长安”节目火遍全网,其春节期间搜索热度环比上涨294%——文化IP的价值超越所有硬件投入。

05
后记

评级泡沫破裂的时刻,恰是行业重生的契机。当河南济源执着于将小沟背纳入王屋山5A创建范围时

,龙潭大峡谷的游客正举着1元冰棍在抖音直播。这支融化中的冰棍丈量出的不仅是良心价格,更是政绩狂热退潮后,中国旅游业最该珍视的人间温度。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