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ID:XXDJFH,作者:魏小安
讨论旅游公共服务这个很好,听了很有收获,我想无非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干这个事?第二做什么内容?第三怎么做?所以就这三个问题。
一、基础与条件
首先,看看基础与条件,这就是为什么的问题,二十大报告学习完了,我觉得最对应旅游的,也是旅游最可以发力的领域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所以如果旅游来对应中国式现代化,实际上旅游的性质在改变,旅游需要转型,这个观点刚才很多人都谈了,我最近专门写一篇文章谈这个事,也有人有不同意见,这都无所谓。我想,对应中国式现代化这五个方面,如果从旅游角度来说都是公共服务的问题,或者都是公共性的问题,这是一个最根本的转型。
其次,今年下来中国的GDP会达到120万亿,人均会超过8万元,这和我们以前讨论问题的基础完全不同了,我们以前往往用贫困社会的观念看待小康社会的问题。现在好多地方好多人还是这样,一说起来,听这个观念怎么不对啊?是贫困社会的观念,自然成为传统观念。但现在是小康社会,已经达到了,必须用小康观念,来看待现在的情况。未来发展的问题,要看待中等发达,需要更新的观念。小康时期产生了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富裕生活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必然升级。
而且,现在的城市化率超过了60%,所以很多问题已经不是问题。怎么讲呢?阶段性问题,发展性解决,20年以前感觉很严重的问题现在看下来都不是问题了,这只是我们的工作努力吗?不尽然,是社会走到这一步了,问题自然解决了,但是社会走到这一步了,新也需求自然产生了,所以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化。
现在,旅游公共服务是旅游发展的短板,不仅在于总量不足,更主要的是结构性短缺。所以,应当按照市场的实际需求,努力补短板,尤其是要按照地方的具体情况,不宜采取运动式的做法。
二、旅游公共服务内容与分类
我大体上分成四类。第一类,旅游的公共环境,公共环境问题要点有三个。一是便利化。大家很清楚没有便利就没有大众旅游,没有便利没有发展。现在一说便利化,是交通便利化,实际不是,便利化是一个综合概念,也是旅游公共服务的一个挑战。二是友好化。城市需要友好的社区,乡村需要友好的村庄,这种友好化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来说,都是起起伏伏,一开始非常友好,然后就开始宰客,发现宰客不行了又开始逐步友好,到最后才发现和客人的利益是一体的,达到高度友好。我们在这个过程之中,最典型的就是三亚。但是不是一个友好的公共环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三是美化。环境美不美?比如说到了瑞士,在路边上走,房子外面有一个花台,除了阳台之外有一个花台,这个花台不是给自己看的,就是给客人看的。在中国我只有在湖南东江湖看到这种现象。专门问,你们为什么做?说希望客人来,客人来了一看这房子都是花,多好啊。所以这种美化的概念是现在旅游发展大的短板。核心是什么?核心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美学素质,审美水平、审美趣味决定了一个地方,你这个地方好不好,美不美,就是他们决定的。所以从公共环境来说要点是三个。
第二类是公共设施。公共设施往细说可以说很多,实际说到底是围绕需求来设置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什么?企业能做的不需要我们做,企业做不了的客人又需要的,这就是政府需要干的,这就是公共设施。所以,每个地方公共设施要求都有所不同,每个旅游环境、每个旅游产品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但是需要一些导则,需要一些通则。
第三类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包括很多准公共产品,比如说昨天我去门头沟,就看见北京旅游休闲步道,一看就知道肯定是北京旅游局干的,这个事挺好,因为写得很清楚,也有需求。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公共产品,提供给客人的产品不是简单的服务,涉及到绿道、驿站、卫生等等一系列的东西,这就是公共产品。这种公共产品,中国人什么事一做就过分,比如说绿道是一个很好的东西,这就是一个公共产品,遵义那个就过分了,128公里长,其中有10个驿站,这叫绿道,大概投资30多亿,我到现场去过。所以我说你这个东西做过头了,沿着赤水河,又绿色旅游,一堆文化概念加进去了,这个东西不能过头。可是这些东西是必要的,所以这里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地方政府没有经验,摸索过来走错了就错了,这就需要高层的指导。
第四类叫做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涉及到交通、信息、安全、便利,救援,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这是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和企业服务要分开,酒店服务好不好?景区服务好不好?这是企业服务。公共服务到底干什么?我觉得就是这些内容够了,这叫公共。如果公共服务的领域深入到企业去了,还叫公共服务吗?再说了,我们背不起这个责任。
三、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1、几个关系
第一,旅游公共服务与城市公共服务的关系。2000年,提出旅游厕所革命,那时候就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发达国家没有旅游厕所革命?为什么其他发展中国家没有?为什么只有中国有?发达国家的城市公共服务很发达,不需要这套旅游厕所革命。比如到了西欧,所有的餐馆、咖啡店大家都可以进去,随便,到了俄罗斯就不行,成为问题。这就是发达国家不需要旅游厕所的这种革命,发展中国家需要,但是搞不动,政府没有这种力量。比如说到了埃及,上厕所头疼,上一次厕所一美元,所以领队天天提醒大家准备好零钱,到这一停,一人一美元进去,也习惯了。因为至少那个地方就这样。叫公共服务吗?可是很多地方,包括发达的国家这些问题都是问题,不要认为我们落后,我觉得在旅游厕所这一条,中国现在在世界上走到前列。
但是说到底,随着我们城市化率增长,大体到70%到头了,那个时候城市追求更多的是质量的提升,所以现在精改造微提升这套东西很多城市提出来了,实际都涉及到公共服务的问题。如果说一个城市公共服务很发达,旅游公共服务就可以弱化。如果这个城市公共服务很薄弱,旅游公共服务必须得强化。最早1983年国家旅游局召开了旅游厕所工作会议,当时从国家计委要了600万,国家旅游局拿了600万,1200万来补贴,重点是几个旅游城市,几个主要景点,把“卡脖子”问题解决,那个时候没有办法。同样我们下一步面临的也是补短板问题,所以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说西部地区城市公共服务比较薄弱,有些地方乡村比较薄弱,我们就得研究。
第二,旅游公共服务与公共文化的关系。因为公共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现在这种情况,城市大休闲、乡村微度假都在发展,实际上城市公共服务和公共文化融合性越来越强,好多东西说是文化,实际上也是城市休闲项目,这是很自然的。比如说城市更新中的街区性项目,这是什么项目?又是文化项目,又是休闲项目,但是任何这样的项目都需要公共服务。
第三,旅游公共服务与乡村公共服务提升的关系。乡村公共服务的基本要求是均质化,提升的很多东西是很棒的。也不见得非得花多少大钱,但是可以把这个事做得很好,我天天在下面跑,很清楚实际情况。昨天在门头沟,进一个村三个公共厕所,而且标志很鲜明,里面很不错,这就叫乡村治理水平提高了。有的就叫旅游厕所,其实叫不叫旅游厕所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共厕所。
这样的话,处理好这么三个方面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关系从工作来说需要转换,但是首先是这个。
2、底线与高线
旅游公共服务不宜过分,不能说我们研究这个事,就必须强调这个事如何如何重要,我觉得不宜过分。这里有一个底线,旅游公共服务的底线到底是什么?满足基本需求。另外有一个高线,旅游公共服务示范区那是高线。我们就是把握底线,追求高线,这个事才能有戏。否则的话,什么事都弄到自己头上,背不动。我是老旅游了,原来一说旅游小马拉大车,错在哪了?错在我们把这个车说的太大了,把这个车缩小点不好吗?但是缩小点,又觉得旅游的地位不行了,所以无论如何要把它说大,多少年一直是小马拉大车,但是不管怎么样,跌跌撞撞拉下来了,我们当年干的事都是这些事。但是我就觉得在这个事,设置底线追求高线,那就得问底线在哪?高线在哪?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因为很简单,我们不能追求万能政府,万能政府一定是全责政府,我们不必把这个事演化到万能政府的导向。也不能引导旅游者,觉得是个事就得找你,该是谁的事,是谁的事。
3、两重性
公共性是政府的事情,政府又不可能面面俱到,这里有两重性。说到底叫做事业的性质,但是一定是市场的运作,反正这么多年经验就是这个经验,没有市场化的运作,这个事就死。北京原来搞了18个旅游咨询中心,很多是进去看,一个人在那玩手机,没有事在这干什么?就是玩手机,说明这个事错了。当时决策的时候对不对?对,因为当时市场有这个需求,操作起来之后,手机普及了,这个事就被时代淘汰了。那还坚持它干什么?要说起来这是最典型的公共服务,那就不需要坚持,就需要转换。
同样,这里面还有一个分工负责的问题。一个是政府各个部门的分工,一个是各级政府的分工。这种事说到底都是落到基层政府,比如说绿道,基层政府说你这个事不灵,你这个事就败。地方政府说这个事很有意思,愿意跟你走,我这个事就成。所以就要区别哪级干什么,哪一个部门干什么。多头管理是必要的,想摆脱多头管理是不可能的,干吗要追求一个不可能的目标呢?但是文旅部门协调协调行不行?分一下工行不行?这个是可以的。
在旅游公共服务事务上,确有一个公平和效率的问题。首先讲公平,就是普惠,大家都有权利享受,这就是底线,可是这个底线的设置不能太高,随着我们需求水平的提高,治理的进步,底线可以逐步提高,但是一开始的底线决不能太高,一开始底线高了,听起来很雄壮,做不下来最后砸的还是自己。包括权利保障,有一些高调的话少说,把调子唱的太高了,把我们自己架在这里,下不来了。
4、实际运作
首先是公共政策引导,在这个领域,政策一定是公共政策,现在也是政策乱七八糟,包括全世界都已经比较成功的很多东西我们没法弄。比如说,国务院规划里定的2020年全国做2000个营地,这个目标差不多达到了,但是2000个营地差不多只有20个盈利,99%都是亏损,亏损为什么做?企业说我们熬希望,争未来。如果一个产业的发展是这样做法,行吗?显然没有前景,但是这里面核心是什么?核心就是公共政策,现在的公共政策是错误的。地方政府把营地当做准房地产来看,投资商把营地也当做一个准房地产来看,所以处处都得卡着你。但是反过来说,发达国家公共政策是什么政策?把营地作为政府的准公共产品来看,只不过政府不能做,所以企业来做,土地是便宜的,设施是便宜的,保最低的成本,保微利,也不用想暴利,还炒作,这些都没有,这样的话很自然而然这些东西做起来了,差别就是这个差别。美国有900万辆房车,欧洲有450万辆房车,中国现在有5万辆房车,差别就是差别,因为房车需要营地,没有营地就没有房车的余地。就是公共政策的不足导致需求严重得不到满足。
这个事里面政策问题很复杂,我们专门做过研究。我只是举一个例子,好多事情确实需要公共政策引导。比如说今年帐篷营地变成市场比较热的现象,是个公园有块绿地就得把帐篷搭起来,为什么?因为有这个需求,但是我们满足了吗?什么也没有满足。所以现在又开始整顿野景点、野营地,又开始整顿。我们除了整顿之外,能不能有点引导方式?
第二是标准融合。从公共服务角度来说,需要一个国家标准,叫旅游公共服务导则或者旅游公共服务通则,需要这么一个,把底线设置出来,这个导则通则,说得都是底线,剩下的再具体化。但是有一些具体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不能都指着这个东西,实际上比较起作用的事是什么?在各类旅游标准里面把公共服务的内容加进去,实际上我们原来做优秀旅游城市标准,做5A景区标准,里面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公共服务内容,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城市公共服务太差,靠这种事引导,把城市公共水平提高大一块。现在同样,我们在其他各类标准里面把公共服务的内容加进去,但是这个就要靠通则或者导则来引导。
第三个短板推进。这种短板推进恐怕每年都得有一两个重点,反正现在看疫情如此,我们维持,但凡疫情松一点,或者说我们在管制上有点弹性,有点灵活性,反弹马上就出来,出来之后面临最大的短板就是停车问题。我昨天在门头沟跑了一天走了五个镇,看了八个点,感觉门头沟最大问题是停车,这八个点共同一个短板就是停车问题。
因为现在疫情把很多公共需求压制住了,一旦起来之后马上这个就得起来。所以一说,一个地方排队多长时间,取决于停车多长时间。所以这个问题肯定是最严重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是旅游的公共服务问题吗?这个问题是城市公共服务问题。所以有些责任我们不能背,但是我们可以引导,都背过来,我们有这么大的力量来扛这些吗?扛不住,所以确有一个短板推进的问题。所以,发现这些短板,推进这些短板,力所能及的缓和一些短板,工作就算到位了。
第四是力量结合,各个方面力量怎么样把它结合到一起?反正从地方来说,上面有一个好题目,对地方的品牌有提升,质量有指引、形象有改善,地方一定跟着你走。对企业,降低它的市场营销成本,提升它的市场形象,企业一定跟着你走。所以我觉得旅游公共服务示范区,这完全是政府语言,政府的思路。能不能搞一个比如说中国最佳旅游环境?现在“最”不能提了,但是我说类似这个意思,强化的是你这个城市旅游环境好,包括便利化、友好化、美化等等,这个对城市有提升,对企业也有提升,人家会跟着你走。要不然只是一个中央部委制造一顶帽子,地方争这顶帽子,看什么样的帽子,有意义它争,没有意义它干吗要争?这个不能强迫。
这里面,包括有很多发达国家它已经走过来的路,我们现在做还不行,但是下一步可能要做。比如说西班牙太阳海岸,每年冬天要补贴工人下岗,阶段性下岗,每年政府拿钱补贴,后来发现干吗这样补贴?它、拿钱补贴的、消费者,所以变成了冬天欧洲老年人的消费地,因为补贴老年人,老年人也有钱过来,过来之后工人上岗了,冬天有活干,就把补贴阶段性失业转换成补贴消费者,市场起来了,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研究,现在还不到这一步。但是,我们人均收入再翻番呢?到那个时候这东西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另外我觉得我们现在地方有很多好经验,我们确实得琢磨琢磨,简单说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张教授强调的便利化,湖南的莽山海拔1600米,峡谷深1100米,做无障碍旅游,我专门坐轮椅走了一趟,我都坐烦了,人家说你不是体验吗?体验到底。看见残疾人、老年人在山上哭,想了一辈子,没有想到有这样的事。老板就说大体上投资增长了15%,但是效果增加了100%,这在全世界第一例,叫高山无障碍旅游。
再举一个乡村的例子,遵义。遵义乡村有一个做法叫“四在三改”,“四在”就是学在农家、美在农家、闲在农家、富在农家,农民要学习,然后做休闲,最后挣了钱,所以这叫“四在” ;“三改”就是改上下水、改燃料、改环境。“四在三改”做完了,遵义乡村起来了,我在遵义乡村走,感觉在欧洲,走着走着就说停车,下来照两张相,太棒了,过了一个行政村感觉就是一个古镇,政府没花多少钱,主要是引导,但是效果达到了。所以,我们实践中已经有很多很丰富的案例,我们总结、提炼、推广,好多事也就起来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