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员与讲解员”的变迁兼谈“旅游景区的讲解员”问题!
文旅要闻 李志轩 2023-12-26 15:25:30
还记得20多年前,苏州某景区讲解员培训的往事,当时考到导游资格证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很多文博景区的讲解员有不少是下岗职工,那个时候导游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很低。该景区一个讲解班组十几个人,考上导游资格证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为了提高业务水平,景区向笔者所在的旅游公司(90年代的国内游全国百强社之一)商请有导游经验的资深导游人员做培训,当时笔者也恰好在苏州某旅游文化进修学院兼职做导游资格考试培训班教师,公司便委派笔者去给景区讲解员做培训,该景区老总在培训开班仪式上鼓励景区讲解员去考导游资格证,“只要考到证,考试费公司全部报销,并且工资涨一级,优先评职称”。挂上导游证的景区讲解员就是比挂着讲解证的讲解员要自信得多,有面子的多,荣耀的多。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在遥远的古代原始社会,无论是靠渔猎为生,还是靠采撷为生,寻找动物聚集的地方,寻找水草丰美的地方,寻找有野果植被的地方,寻找温度适宜居住的地方,寻找绿洲河湾的地方,寻找安全庇护的地方,黄帝的指南车,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掌握“天时、地利、人和”都是极其重要的技能,熟悉地理,认识道路,识途辩迹,气候天象,具备“向导”经验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人物。《孙子兵法》中有“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之说,伴随着古代战争行军打仗的需要,出现了当地的乡民、村民、山民引领带路式“向导”;而我国古代伴随着商旅、文化、宗教、商贸活动的发展而出现了“向导”;帝王出巡有随身侍从/大臣和地方官员陪侍左右,外国使臣有译官陪随左右,文人/士大夫/贵族/学子则会有故交/朋友同游或僧侣/樵夫/马夫/店小二做向导(也会给一些类以于今天小费的盘缠或酒钱),伴随着社会活动的发展,出现了伴游式陪玩式“向导”;宋代的“闲人”则是多才、多艺、多能、多技的,已经具有了今天导游的一些特征;到了明朝后期,旅行家徐霞客根据游历写成了《徐霞客游记》,我们今天纪念的“中国旅游日”,就与徐霞客有关。古人的旅行,为今天中国的名山大川、人文古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题字石刻,书法作品,文学艺术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和《导游业务》导游资格考试教材等知识点)

现代商业导游的出现和中国式导游的变迁!

1846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乘火车和轮船到苏格兰旅行旅行团,为每一个参团旅行者提供一份活动日程表,并且是世界上第一次为旅行团配置了向导的团体包价旅行,标志着商业性导游服务这一职业的诞生。

1923-1949年是我国导游发展的起步阶段,产生了最早的一批导游人员。

1949年后-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旅游事业的开拓阶段,这一阶段旅游主要是外事接待的翻译导游,从事接待工作的是国家干部身份,多是外语专业大学生或从部队转业人员,有“向导,领队,翻译或旅行干事”等称谓。

1978年-1989年或90年代初:形成了“国、中、青”为主体的旅行社接待体系,1985年《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发布,确立了一二三类旅行社的经营范围,一类国际社可外联,可招徕和接待入境游客,二类不外联,可接待,三类只做国内业务,这批导游以外语翻译为主,很多有着国企干部身份,受人尊敬,主要以接待外宾和四种人为主。

1989年或90年代初-90年代末(或2003年前后):1989年确立了导游资格考试制度,1995年确立了导游人员等级考试制度,国内游和入境游得到了迅猛发展,导游人员需求量增大,一方面是很多国有旅行社而临着经营压力,公司负担沉重,员工积极性不高,需要进行企业转制;另一方面旅游市场蓬勃发展,旅行社体制的改革,从以国有旅行社体制为主到全民所有的集体旅行社体制,各个系统原有的旅行社需要改革体制和激活机制,民营旅行社随着1996年《旅行社管理条例》的出台及后续修改,一步步松绑,取消一二类国际社之间的招徕和接待的外联权限,扩大了入境游的接待能力,入境游迎来了黄金时代;同时,三类社转变成国内旅行社,而随着假日制度的改革和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旅游也逐步成为引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引擎;并且,出境旅游组团业务放开,有出境资质的组团国际社即将开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大幕。

本世纪初-至今:出境游和国内游并驾齐驱的20年,前1个10年国内游的爆发式增长迎来了最黄金的十年,地接社的驻外的各种旅游办事处、代表处、联络处也纷纷华丽转身为各式专线批发商式旅行社,在客源地和中转地扎根发芽,笔者的很多同行朋友都在第二故乡买房置车,生儿育女,成家立业;同时,出境游成为新的引擎,入境游经历了抛物线式的发展。在本世纪的第2个10年,出境游伴随着台湾游的开放,迎来了组团出境和出境自由行的黄金时代,碎片化式“自由行、自驾游、自助游”成为出入境游和国内游的新的增长引擎,而入境游则持续走低,似乎在谢下曾经的辉煌大幕。

这个20年,导游领队的接待队伍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80万导游人员和数10万讲解员,导游职业的社会化,领队证取消,不合理低价游成为颇具争议的问题,功过是非,各说各理。2009年《旅行社条例》的出台及后续修改,2013年《旅游法》出台,这些都对导游管理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16年以来进入了深化导游改革阶段,导游“自由执业”的试点和“司兼导”的提议,似乎雷声大,雨点小,2020年-2022年三年的疫情对中国旅游业,旅行社的出入境游和国内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导游职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导游网络事件也增多,社会评价出现负面化倾向。前面40年,导游职业的发展和变化,几乎都伴随着中国旅行社管理体制的发展和调整,但2016年以来,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发展,导游职业也出现了脱离旅行社体系发展的可能和变化,一次次的导游事件也将这个曾经令人羡慕、受人尊敬、收入较高的职业推到风口浪尖,着实令人唏嘘!(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和《导游业务》导游资格考试教材等知识点)

“导游员”分类中包括“定点导游/景点导游/景区导游”!

2022年1月看到《导游服务规范》(GB/T15971-2010)“征求意见稿”时,特别希望导游人员的分类除了“全陪、地陪、领队”之外能够增加“定点导游(或景点导游)”和“全兼地”、“领兼地”导游。“定点或景点导游”就是指“旅游景区的讲解员”,就旅游实践来看“旅游景区的讲解员”也已经成为导游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定点或景点导游”和“‘全兼地’或‘领兼地’导游”可以概括目前旅游市场供给端发生的变化,即:出现了注重讲解服务、专注某一景点景区的(俗称“精讲导游”)的“定点或景点导游”;也出现了知识宽泛、能力要求广杂而又能细致讲解和服务的“‘全兼地’和‘领兼地’导游”。“熟于一点”和“专精全面”的两类导游人员的需求,可以从当下文博景点的讲解、精讲导游的出现及全能网红导游受追捧的现象说明某些问题!

1.全国导游人员资格等级考试系列教材:《导游业务》(资格考试),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市京东印刷厂印刷,1995年8月第1版,1997年10月第6次印刷;第32页——有“国际导游员,全程导游员,地方导游员和定点导游员”!

2.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导游业务》,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编,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市泰锐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2021年6月第1次印刷,2021年6月第6版;第28-29页——有“出境旅游领队,全程陪同导游,地方陪同导游和景区导游”!

3.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统编教材:《导游业务》,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统编教材编写组编,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北京科信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22年8月第1次印刷,2022年8月第7版;第32页——有“出境旅游领队,全程陪同导游,地方陪同导游和景区导游”!

导游职业“专业型”和“综合型”发展方向不容忽视!

从词义上来看“定点导游(定向导游或专项导游)≥景点导游”。“广义景点导游≈定点导游员”,“狭义定点导游=或≌景点导游”。对导游服务范围的界定和分类在今天已经超越了《导游服务规范》的范畴,从学术理论方面为导游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造福全国80万导游人员。以前是文博景区,尤其是博物馆自身,包括国家博物馆、省市等地方博物馆发布管理规则,限制社会讲解(包括导游讲解)。最近国家文物局发了一个规范性的文件,也有类似的表述。这对导游职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作为旅行社及导游,以及从事旅游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都忽视导游的职业发展及生存状况的话,也许将来导游在很多地方可能都不能讲解了。“讲解员不一定是导游员,但导游员一定是讲解员”。导游的讲解权是“旅游法规”和“人社部门以及国家的职业资格目录”赋予的。文博类景点限制导游的讲解,个人觉得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未来导游的职业发展一定是“大而全,全能型导游、综合型导游”一个方向;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定点导游或定项目导游或景点导游或定向导游”往“专业化”某一个特定技能、技术和个人特长方向发展。笔者对这两个发展方向深信不疑。如果导游不往这些方向走的话,未来导游职业能做的事很有可能就会消失掉,或者说被取代掉吧。

旅游目的地资源方讲解员的前世今生!

旅游景区和文博场所的讲解员早已有之,早期多是事业单位或国有景区的有正式编制的职工,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国有企业的转制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国内旅游迅猛发展,对讲解员的岗位存废、取舍、去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伴随着旅游景区大开发,一些经济发达和旅游发达的地区,很多民间资本涉足旅游景区投资、开发、运营,一些乡镇村组集体开发的景区也发展起来,房地产企业借助旅游景区开发和乡村振兴涉足旅游地产,一些国际品牌主题乐园的进驻,央国企和上市公司等国内品牌旅游乐园的兴起,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我们来看一看目的地旅游景区、文博资源配套的景点服务,就会看到一幅跌宕起伏、错踪复杂、各显神通、精彩纷呈的生动画卷!

有的目的地资源商很聪明,很早就成立了景区自己的旅行社承担讲解服务这一块职能,往地接上发展;有的是作为免费的或收费的讲解服务提供给游客;有的是作为营销部门的辅助、组团旅行社渠道销售配套,用旅行社的“导游+景讲”模式给旅行社提供“准地接”服务。我们知道旅行社会碰到旅游旺季团队量很大、导游供不应求的情况,旅行社会讲某个景点的导游就会出现紧缺,用“景讲+导游”的这个方法解决困扰旅行社的导游问题,使得旅行社没有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做渠道组团业务,放心大胆组接团,这种方式非常实用、有效。

一些国有景区也从最开始的正式职工讲解员,向外包服务式讲解员过渡,讲解员的身份变成临时工,变成外包讲解员等等。百花齐放,讲解员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减轻景点景区负担,又能实实在在解决市场需求。在这个方面,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一些民营景区发展较快的地区,采用的方式就非常灵活,也非常具有代表性,也走出了很多套讲解员管理模式。随着疫情三年的市场变化,从疫情前的大规模招人,再到疫情时的大规模裁人,旅游目的地资源方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从早期的正式编制讲解员,临时工讲解员,社会讲解员,社会志愿者义务讲解员,旅游学校的实习学生讲解员(某些景点的主力讲解人员),甚至还有某古镇利用镇小学的小学生讲解员;从拿着一个大话筒的讲解员,到随身挂一个小蜜蜂的讲解员,再到戴着耳麦的时尚讲解员;这几年视频直播的兴起,西安兵马俑的网红导游冰蛋,普陀小帅,泰山娟姐,厦门阿波,杭州小黑等,网红讲解员多是导游出身,文博景点成为网红,文博资源窜红后,很多博物馆也重视起讲解员队伍的建设了,有自己培养讲解员的,也有很多是外包给某些第三方公司的,第三方公司有的是当地国资背景的文旅创投公司设立的文化传媒公司,也有一些是通过招投标进来的民营的文化服务公司,还有一些是文博类景区自己设立的关联文创公司,更有一些是通过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委派的。不管是哪一种模式,今天的文博景点的网红讲解模式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旅游行业导游讲解员的影响,很多网红导游的短视频和直播对文博景点的专业化讲解服务起到了示范作用。

景点景区讲解员需要注意的问题!

多数国有博物馆是事业单位,其管理要想出彩,实际上是不容易的,而国有文博景点本身也没有抛头露脸、出名、出彩的兴趣,奈何领导的各种想法,也想着将文化资源输出,通过网络传播,网上博物馆,数字博物馆,APP讲解,电子讲解,扫码讲解,讲解器讲解,要创新,要业绩,要成绩,要案例,要说工作成果。如果从纯市场的角度,讲解员的工资、数量,如何匹配需求是不太好处理的,市场供求是一个弹性变化的供求,旺季紧张的时候缺人,淡季不忙的时候都是闲人,文博景区的讲解员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吗?劳动合同纠纷怎么办?显然不可行!如果全是事业单位编制的正式职工,财政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不需要钱吗?这不是财政负担吗?死板的讲解,背书没有激情的任务式讲解,所谓的政务接待或商务接待一旦脱离工资、奖金、补助的物质激励,极有可能导致讲解员流水一样进进出出。我们必须要清楚一件事“文博景点的讲解员真那么好管理吗?旅游学校实习生讲解员真的比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导游强吗?”所以,文博类的讲解员,如果不考虑供需市场需求,只考虑所谓的正确、准确、好管理,很有可能会增加成本费用支出,增加运营负担。长此以往,也会形成一股风“限制或阻碍导游员的讲解”,从博物馆到国有头部景区,如果不允许导游讲解,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真不好讲。

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尊重市场,不要老是害怕什么,担心什么,防着什么。“市场+法律+规则”之下才能形成长久的良性的讲解服务市场,形成一个弹性的适应市场淡旺季需求的讲解服务供给体系,完全不顾市场,只考虑政治正确,老想着别人会讲解错误,自己可能要担责,总有防着坏人的想法,市场供求的矛盾如何协调?这些垄断文博资源和国有头部景区一旦将讲解权从导游手中剥夺,会从上到下形成一股风气,对文旅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弊无利!

实践中国家是有一整套的职业准入、行业规范的,是有一套成熟的法律体系的,市场的问题应交给市场去调节,不能什么事都想着意识形态,政治站位,想着别人会干坏事,什么事都揽到一个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自己身上,这就一定符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吗?一整套的法律规范和职业准入不是吃干饭的,没有必要节外生枝、政出多头、重复制定职业准入。现在文博成网红,流量大,需求大了,讲解资源短缺了,就想着垄断,如果这一阵热度过去呢?用得着养那么多讲解员吗?再说很多景点景区和文博资源实际上是外包讲解的,甚至是实习生!您觉得外包的讲解员一定比专业的、国家准入的、有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管着的导游讲解强吗?导游讲解的“广度”和专业讲解员的“深度”是对不同需求的满足!当旅游旺季到来,到那个时候有需要时再号召着导游来讲解,而缓解讲解员短缺吗?文博景区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谁又是谁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呢?

不要盲目地抄袭西方博物管讲解员的管理制度!

有人说,欧美的博物馆就是不让导游讲解的。

但是,我们要清楚,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不要老是拿西方博物馆怎么样来说事。国内外的导游准入还不一样呢!我们既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也要有自己的文化主张!中国五千年历史传承,应该有自己的文化自信、管理模式和经营主见。

《阳春》《白雪》说给“高雅之士”,但也要有《下里》《巴人》式“老百姓听得懂的民俗俚语,通俗歌曲,民间小调”吧?我相信多数导游是可以说上几句《阳阿》《薤露》的,在雅俗共赏,大俗大雅的尺度把握上,不一定强于专家,但也不一定输于博物馆讲解员吧?我们的历史文化不管怎么讲都要“宏扬正能量”,传承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是“听得懂”!有的人就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但是导游就是要“倒出普通人能看得到的饺子,听得懂的大白话”!【《阳阿》和《薤露》(拼音:yángēxièlù;本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朝阳初升时所经之处。)《薤露》(挽歌:薤上的露水容易晒干起兴,写人生的短暂;又以露水干了明天还能再降落,反写人的一去难以回还)】)!

导游员未必一定有意愿去做文博景区的讲解员!

对于导游而言,会不会讲,想不想讲,愿不愿讲,肯不肯讲,属于导游个人接不接团的选择自由;

对于文博而言,让不让讲,能不能讲,禁不禁讲,给不给讲,关系导游个人依法享有的职业权利;

对于内容而言,客观去讲,正确去讲,积极去讲,依规去讲,关系导游个人依规讲解的职业义务!

说句再直白的话,普通导游员需要的是一个职业准入、导游讲解的职业资格,您以为又有多少导游员真稀罕去给游客讲呢?文博景点有免费的讲解员不香吗?谁愿意吃力不讨好去给游客讲呢?文博景区不让讲难道不是最好的“不讲和偷懒”的机会吗(这就是人性!毕竟当着兴趣,将传播文化历史当己任的普通人、普通导游不会很多)?

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任何事情发生发展,都有可能发生变化的。

导游不一定喜欢讲解,讲解是导游员的基本职业要求和吃饭的基本技能!吃饭的饭碗和夹菜的筷子最好不要随意从导游手中剥夺!

导游可做讲解员,讲解员不一定能做导游。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